一顆國產GPU的破局之路
更新于:2025-03-31 09:19:31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本來是嘗鮮心態買的,結果第一次用就被驚豔到了,國貨真強大!”在電商平臺上,一位遊戲發燒友在商品留言中寫道。他購買的,是源自北京GPU企業摩爾線程的遊戲顯卡。

  不僅是遊戲玩家,在金融、教育、電力、能源、交通等領域,國產GPU的身影正越來越密集地出現。

  故事始於2020年。當時,時任英偉達中國區總經理的張建中辭職,並做出一個令同行驚歎的決定——從頭創立一家國產全功能GPU企業。

  GPU是什麼?其全名為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處理大量數據和複雜計算的超級“多面手”。人們每天刷網頁時各種平臺的個人化推薦演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對道路和人物的實時識別與決策、遊戲愛好者在3A遊戲中流暢細膩的體驗……全都離不開GPU在底層提供算力支撐。可以說,GPU是數位經濟時代算力引擎的核心組成部分。

  近年來,人工智慧迅猛發展帶來算力需求激增,然而國產通用GPU領域卻存在明顯空白,不少有需求的企業、機構只能將目光瞄向海外產品。

  面對市場對國產算力的渴求,企業創立沒多久,張建中就制定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一年時間研發出第一顆國產GPU。剛開始,沒有人敢相信。他一邊籌集資金,一邊搭建團隊,憑藉在晶元領域的深厚積累,一支成員大多來自英偉達、AMD、英特爾等知名企業的核心團隊組建起來。

  公司CEO助理付海良回憶,為了在高強度的研發工作中保證身體健康,團隊曾經有一個特別的文化習慣——每天傍晚5點左右,全員做俯卧撐練習。

  團隊爭分奪秒研發攻堅,2021年11月,摩爾線程第一代國產全功能GPU“蘇堤”正式點亮。這也意味著,我國首顆全功能GPU研製成功。

  過去,GPU正如其全名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所對應的中文“圖形處理器”一樣,主要用來處理圖形渲染等工作。而今,GPU被賦予了更為“多面手”的角色。“蘇堤”,正是國內首款內置了圖形渲染、視頻編解碼、AI計算加速、物理模擬、科學計算引擎的全功能GPU。

  “全功能GPU既可以用在AI訓練和推理,也可以用在遊戲、自動駕駛、數位孿生、科學計算、工業設計等各種場景。”摩爾線程相關負責人說。

  半導體晶元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對人才密度和研發投入要求極高,資金需求巨大。單靠企業自身融資遠遠不夠,這對重投入、長週期、輕資產的晶片設計企業來說,無疑成為其高速增長路上的一項關鍵挑戰。

  近年來,中關村科學城、中國移動、深創投、上海國盛、中銀國際等知名國資和風投機構對摩爾線程進行了投資。在研發投入的關鍵期,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對其“雪中送炭”,提供數筆貸款,為團隊的研發創新提供資金保障。

  在源源不斷的“燃料”助力下,成立不到5年,摩爾線程就反覆運算推出5顆全功能GPU晶片。

  無需購買昂貴的高性能電腦,在虛擬GPU技術支援下,人們可以通過“雲電腦”將自己電腦的“大腦”搬到網上,借助一部手機、平板或普通電腦,隨時隨地用上這台超級電腦;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訓練和推理中,“千卡萬卡”集群為其提供算力支援;在電影特效製作領域,觀眾所感受到的震撼的視覺體驗,其特效渲染開始“跑”在國產GPU上;在工業領域,全功能GPU支撐的工業AI訓推一體機,為新型工業智算系統提供高效算力支撐……國產GPU的迅速發展,正給人們的數位生活與數智化生產帶來全新變革。

  “未來,希望能夠立足我們的自研生態體系,培養一批開發者,提升中國GPU的產品競爭力。”付海良說。本報記者 孫奇茹

現代自然遊戲
現代自然遊戲
2025-03-26 06: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