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網球在中國的普及度已經相當之高,而另一項與之有些相似的運動匹克球,則仍然還處於發展的起步期。
而網壇傳奇阿加西以及他的夫人——女子網壇名宿格拉芙,則加入了推廣這項運動的行列。
3月29日,匹克球明星巡迴表演賽在上海市虹口體育館上演,阿加西夫婦與多位頂尖匹克球職業選手攜手出戰,貢獻了精彩的球場演出。
而面對媒體,兩人更是化身“推廣大使”,暢談了為何如今轉戰匹克球場的背後原因。
阿加西與格拉芙搭檔亮相。
相比網球,沒那麼“嚇人”
作為男子網壇名將,阿加西在中國自然也有為數眾多的粉絲。此前,他曾不止一次來到上海參加網球活動與表演賽,但以“匹克球手”的身份出現在球迷面前,還是第一次。
技巧挑戰、雙打對抗、與妻子格拉芙組隊打混雙……29日的匹克球明星巡迴表演賽上,阿加西可謂是相當“賣力”。而眾多頂尖高手在場上打出的精彩回合,也一次次得到了觀眾熱烈的回應。
事實上,在退役之後,阿加西夫婦對於匹克球的投入並不只是淺嘗輒止,不僅加入了明星巡迴表演賽這樣的活動,還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系列球拍,儼然成了這項運動的全球“推廣大使”。
作為網球名將,為何會在匹克球專案上如此投入?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阿加西也透露了自己被這項運動“征服”的緣由。
阿加西轉戰匹克球場。
“網球的話,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會有點難上手,球拍一揮,球就會到處飛,但是匹克球的話看上去就容易些,人們會覺得我可以試試看,不會害怕走上球場。”
而較低的門檻,也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優勢,“只要你開始嘗試,就會很快有所進步,這讓人能有繼續打下去的動力。”
其實在近年間,阿加西已經“拉”了不少网球退役选手一起加入匹克球,包括羅迪克、布沙爾等一眾昔日活躍在網球賽場上的名將,都試著拿起了匹克球拍。
“網球是所有球拍類運動的‘珠穆朗瑪峰’,但匹克球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作為網壇傳奇人物,阿加西並不避諱自己當下對於匹克球的喜愛。
“新手友好”“家庭友好”
阿加西所說的匹克球“上手容易”,中國體操名將、奧運冠軍李小鵬就是最生動的範例。29日的匹克球明星巡迴表演賽,他也現身球場,分享了自己的匹克球經歷。
“我是去年接觸的匹克球,第一次打是朋友叫去的,自己並沒有太多興趣,因為我自己平時羽毛球、網球都很少打,畢竟腳踝有傷,跟腱也不好,不太適合激烈變向的運動。”
但匹克球的強度,讓他感覺非常適合。“嘗試之後非常容易上手,很快就感覺一打就停不下來。”他對記者笑言。
李小鵬也上場一試身手。
如今,李小鵬已經成了匹克球的重度愛好者,每到一座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搜索這裡有沒有匹克球館,好去揮上幾拍。平時如果缺少“球友”一起打,他也會常常在場地上臨時尋找“球搭子”。
“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很不錯。”他表示。除此之外,他也認為這項運動很適合家庭參與,“現在我全家兒子、女兒都一起打。匹克球單打可能要求高一點,但雙打非常有意思,場地相對小,速度也慢一些,年齡較大的球員和男孩女孩不會差距太大。”
“可能我以後也會在網上分享一些自己打球的學習過程,我看很多不是練體育的朋友打起來,比我還要強一點。”
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在此前接受採訪時,阿加西就曾直言自己“十分看好匹克球市場的增長潛力”——入門門檻低、進步速度快、適宜社區和家庭參與,都是他眼中這項運動的優勢所在。
“只要拿起球拍嘗試,無論水準如何,每10分鐘都能感覺自己有進步。這兩年我常打匹克球,它是我和妻子很好的情緒釋放的途徑。”
雖然早在1965年就已經在美國被發明,但匹克球走進中國運動愛好者視野還是在最近幾年,這項運動在亞洲也算得上是“新興運動”。
阿加西夫婦現場熱吻。
但正如阿加西所言,憑藉著易上手和適宜多人享受的特點,這項運動近年來發展速度很快。據美國體育與健身行業協會統計,在美國,匹克球2024年的參與度較上年增長45%,增速遠超傳統球拍類運動。
而在中國,這項運動也正在興起。2023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牽頭成立了中國匹克球運動工作委員會。2024年,匹克球迎來了全國錦標賽、中國匹克球巡迴賽等國家級賽事。競賽規則、教練員培訓辦法、積分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也陸續出臺。
此次接受記者採訪時,亞洲職業匹克球聯合協會執行總裁辜鈺涵就直言,希望像匹克球明星巡迴表演賽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於這個項目的興趣,“我們也會更多和當地學校等機構合作,讓大家接觸到匹克球,也希望未來在中國舉辦重大國際賽事。”
阿加西也表示,能夠在上海得到這麼多觀眾的歡呼,“這是匹克球的勝利”,“各個地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但只要大家認識並嘗試,會發現它確實能夠改變生活。”
“它可以讓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走到一起,一開始讓更多人了解和適應這項運動不容易,但只要順利起步,這項運動會很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