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越劇院迎來建院70周年。在3月24日院慶的正日子,劇院公佈了全年演出計劃。在70年之際,上海越劇院將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為核心,以經典傳承、創新融合、人才培養、區域聯動等主題內容,策劃超百場演出及衍生活動。
四大經典開啟全年全國巡演
70年藝術積澱,上海越劇院留下了一批經典劇碼。2025年,上海越劇院以“七十年經典傳承”為主線,開啟四大經典劇碼《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祥林嫂》全國巡演,其中長三角地區巡演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系劇院首次獲得該級別項目資助。
此前的2-3月期間,作為2025年“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活動”首個大型外事演出,《家》、袁范版《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及摺子戲專場四台劇碼已經亮相第53屆香港藝術節。
接下去的4月,梅花獎得主章瑞虹、方亞芬將和演出團隊走進北京大學,以“經典展演”“電影展映”“學術對談”等系列活動,開啟百年越劇與新時代青年的跨時空對話。
之後,《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將在今夏開啟長三角巡演和赴京展演。並在年底亮相中國·泰州2025“百梅爭豔”戲曲匯“梅花獎”精品劇碼展演。
創新作品集中亮相小劇場展演季
經典之外,上海越劇院70年間的創新劇碼不斷。自首任院長、越劇宗師袁雪芬在80余年前聯合越劇十姐妹舉起了“新越劇”改革的大旗,一代又一代越劇藝術家們從未停止創新的步伐。
70周年院慶之際,近10年間的小劇場作品都將在小劇場戲曲展演季上演。近些年上海越劇院共推出過《洞君娶妻》《再生·緣》《宴祭》、“徐王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微神/Vision》《假如我不是嵇康》《張騫使西——三別三行》七部小劇場作品,在題材的開掘和舞臺的呈現上都做出了較有顯示度的創新,並藉此推出了大批青年主創與青年演員。今年,這些作品都將再次集中上演。
此外,上海越劇院2025年重點創作劇碼,新編越劇《重圓記》已在元宵至情人節期間首演於宛平劇院。
定向委培招收第十一代上越傳承人
70年來上海越劇院薈萃了許多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包括現有越劇13大流派中12個流派的傳承人。其中既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陸錦花、呂瑞英、金采風、周寶奎為代表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也有以錢惠麗、單仰萍、章瑞虹、方亞芬、王志萍為代表的當代表演藝術家等,代際傳承有序。
2025年,劇院將推進“新生招募”“名家傳戲”“集訓展演”等一系列培養計劃,推動流派藝術活態傳承。同時還將在5月啟動越劇表演專業定向委培招生,與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聯合培養青年人才(第十一代傳承人)。
全國兄弟院團共聚上越70周年演出季
以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為標誌,聯合與團結,一直是越劇精神的代名詞。70周年之際,上海越劇院將以長三角一體化為支點,深化全國跨區域聯動合作。諸如將在8月聯合淮安、揚州等地院團,開展青年演員集訓展演,助力第十代青年演員成長成才。
今秋的9-10月,全國兄弟院團將受邀齊聚上海,參加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演出季。上海越劇院建院70周年主題慶賀演出也將在10月正式舉行。
11月,國內外業內專家、學者、藝術家等也將在上海開展峰會論壇,以講座、座談、對談等多樣形式,從多個維度討論上海越劇的劇碼建設、人才培養和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