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學校推出週末“雙休”政策,許多家長心裡著實不安,甚至感到焦慮不已。尤其是對於那些一向重視教育、希望孩子不落下的家長來說,心頭的壓力更是沉重。大家擔心的是,既然人家的孩子都在週末補課,那我們家孩子週末不補,能不能趕得上,能不能在未來的高考中贏得一席之地?更有不少家長表示,自己也許錯過了補課的“黃金時期”,開始焦慮自己家孩子未來成績的“競爭力”。
事實上,很多學校並不是主動提出週末“雙休”的,而是受到教育政策的硬性要求。原本,學校與家長達成了某種協定:學校配合家長,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場所,實行週六下午放學,周日學校正常補課。但很快,這種安排就被政策層面給“叫停”了,原因在於教育部門對週末補課的嚴格管理。結果,學校只能“按部就班”地執行“雙休”政策。
家長們開始焦慮的原因,似乎也不難理解。畢竟,現如今的教育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今年的高考生,經歷了幾年的疫情、網課的洗禮,許多孩子早已習慣了“網課式”學習模式,而突如其來的“雙休”政策讓許多家長感覺到,自己的孩子似乎正慢慢被甩在了後頭。尤其是那些未參加課外補習的家庭,內心的焦慮感不斷上升。大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家孩子不補課,和那些拚命補課的孩子相比,到底會有多大的差距?未來的高考,是否真的能追得上?
不過,這種焦慮背後也有一個更深刻的問題:補課真的就能帶來更好的成績嗎?很多家長紛紛將補課當作提高成績的“必經之路”,但現實是,補課的效果並不是那麼直接和顯著。根據一些家長和教育專家的交流與觀察,補課是否能有效提升成績,往往取決於孩子本身的學習態度和學校教育品質。
一位從事教育行業的朋友(順便說一下,她可是高中的教師)曾經跟我探討過這個話題。她表示,學校里的老師有時未必能完全滿足學生的所有需求,但問題不在於補課,而是在於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學習方法。她認為,真正影響成績的,並不是一周內上幾次補課,而是學生是否能夠在學校認真消化所學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理解課堂上講的知識,並且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複習習慣,那麼即便沒有補課,成績也會不斷提升。
她還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她自己家裡的孩子並沒有過度依賴補課,而是通過學校的課程和一些合理的自學,成績一直穩步提高。她認為,真正的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靠短期的補課來“突擊”出來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完全放下“補課焦慮”。有些家長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成績,還是選擇了週末補課。有些孩子的成績,通過持續不斷的補課,確實得到了相應的提升,至少在某些科目上能夠更加紮實。但更有不少家長發現,即便孩子每周都在補課,成績的提升效果也有限,甚至有時孩子的興趣和精力被過度消耗,反而造成了學習的負擔。
就拿我自己家裡的情況來說,兒子一度因為補課壓力而感到疲憊不堪。雖然他成績保持在班級前幾名,但一開始看到班級里有幾位同學週末請假的情況,他也有些動搖,心裡開始犯嘀咕:“是不是我沒有補課,別人都在補,我是不是會掉隊?”於是,我也開始考慮是否要讓他參加補課班。
但兒子明確表示,他不想補課,理由很簡單:“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學習節奏,學校的老師也很努力,我不覺得補課能讓我變得更聰明。”他似乎並不在乎週末“拼命補”的同學成績如何,而是更加注重自己在平時課堂上的學習和課後的複習。事實上,他在學校也很認真聽講,課後做好複習和作業,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也為他帶來了不錯的成績。
至於那些選擇了補課的同學,成績上倒並未看到顯著的提高,很多人仍然處於班級中等水準,成績的提升並不如預期那樣迅速。因此,我也開始慢慢理解,補課並非萬能,它並不是一條快速的捷徑,而是一種補充和輔助的手段。
那麼,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孩子高考的成績,究竟靠什麼呢?是依賴補課,還是依賴課上認真學習和自我提高?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深思的問題。
高考,不僅僅是孩子的拼搏,更是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成績,最終會反映出他們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努力與積累。如果單純依賴補課而忽視了基礎的學習,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高考成績的提升,最重要的其實是長期堅持、合理規劃,而不是短期的突擊和拚命補課。
我曾和一些高考成績優異的同學聊天,他們往往都有自己的學習規律。無論是周末時間還是平時,他們都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不會因為外部的壓力和補課的誘惑而迷失方向。這些同學並不是每天都熬夜補課,而是在日常的學習中,注重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這種“深耕”式的學習方式,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看待和應對這種補課的現象呢?首先,家長們要理性看待補課這一現象。補課不是萬能的,孩子的成績並不是僅僅靠補課就能決定的。真正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否能自主複習,是否能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
其次,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自主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強制性的補課有時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與其讓孩子在補課中疲於奔命,不如讓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家長的支持和引導同樣重要。高考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的成長需要耐心和恆心,家長的理解與陪伴,才是他們在這條道路上最堅實的後盾。
在當前的教育競爭中,許多家長在焦慮與壓力中度日,但我們要意識到,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而不僅僅是成績的高低。無論是補課還是不補課,最重要的,還是要説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保持健康的心態,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