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衡陽日報
衡陽水利“成績單”亮眼
水庫除險493座 河流治理374公里
衡陽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許珂) 水利高質量發展,對保障水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記者從市水利部門獲悉,近年來,全市水利系統統籌推進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累計完成493座中小型水庫、82座大中型水閘的除險加固工程,治理主要支流、中小河流374.47公里。
水利設施建設與維護方面,全市實施水庫安全監測專案1405座;在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方面,清淤疏浚小微河道長達4200餘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151.5平方公里。憑藉這些努力,洣水衡東段、耒水竹海段、牛形山水庫、洋泉水庫等21處河流、水庫榮獲“全省美麗河湖”稱號,湘江兩岸呈現出“碧波繞城郭,白鷺自在飛”的優美生態景象。
民生水利方面,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攀升至92.67%,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升至0.588。面對極端天氣考驗,2022年成功抵禦了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災害,2024年成功應對“格美”颱風帶來的超歷史記錄特大暴雨,最大程度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與此同時,團市委緊密圍繞“河長制”“湖長制”等核心工作,大力推進護水行動。全市已建立13個“河小青”行動中心,組建123支“河小青”志願服務隊伍,累計開展重點河道監測、母親河保護、淨灘巡河等志願服務活動532次,巡河總里程達800公里,清理河道垃圾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