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綠美公路示範帶一路繁花
黃嶺鎮植綠22萬多株串聯十公里山水田園
賴廣昭;鄧建青
車在路上走,彷如畫中游。周啟昌攝
電白綠美公路示範帶一路繁花。何偉攝
沿著海拔漸升的公路蜿蜒而上,宛如穿越一條流動的彩色綢帶。黃金熊貓樹挺拔蒼翠,宮粉紫荊如雲似霞,桂花飄香沁人心脾,火山榕編織成翠綠屏障……
三月的晨霧還未散盡,晨曦為黃嶺鎮披上一層薄紗,當車輛從該鎮高速路口駛入蜿蜒至南清村的“十里花路”時,仿佛誤入莫内筆下的油畫長卷。這條長達10公里的綠美公路示範帶,以一路繁花的浪漫身姿,串聯起山巒、水系與田園風光,為鄉村振興注入詩意與活力。
●賴廣昭鄧建青
▶植綠
構建路景交融
立體種植體系
近年來,電白區不斷優化城鄉綠化,從“見縫插綠”到“全域美顏”,從“種樹增綠”到“長效管護”,精心打造綠美示範帶46公里、綠美精品線路7條,以“繡花功夫”編織出一張覆蓋城鄉的綠色網路。自2024年起,黃嶺鎮以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契機,將“綠美公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圍繞“疏減”“補綠”“添色”“加灌”“增量”“遮擋”原則,在保留原生地貌的基礎上,構建起喬、灌、草立體種植體系。
在“十里花路”上,當地共栽種了黃金熊貓、宮粉紫荊、桂花等喬木近3000株,火山榕、杜鵑球、翠蘿莉、紅繼球、黃金葉等灌木近2210,000 股,致力於做到“補齊連片、應綠盡綠”,讓公路沿線景觀充分融入山巒、水系、農田、林地等自然景觀。
如今,山路蜿蜒而上,地被植物隨山勢起伏鋪展,做到路景交融,突出了綠色和人文融合之美。
“綠化三分靠種植,七分靠管護”,黃嶺鎮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網格化管護模式。
在“十里花路”上,經常可見網格員巡查,不時查看路邊綠植的生長情況。相關負責人介紹,黃嶺鎮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將示範公路沿線按所屬的行政村劃分為網格,每個網格由村委會負責,明確管護範圍和責任人。每個網格配備專職綠化管護員,負責日常巡查、養護工作。同時,黃嶺鎮還充分利用“積分制”,鼓勵示範公路沿線鄰近的村民自願認領綠化帶管護任務,根據管護效果進行評分,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或獎勵。這種全民參與的管護機制,激發村民參與鞏固綠化成果的積極性,確保苗木“栽得活、長得好、美得久”。
▶轉化
“繁花之路”
助鄉村游出圈
群山披綠,南清村被樹木包裹其中,一汪碧水格外耀眼。南清村建成生態林面積達170.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1.31%,負氧離子濃度超1300個/立方釐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長達10公里的“會呼吸的綠廊”不僅暢通了旅客抵達南清村的通道,也頗有成為農文旅融合的“金紐帶”的趨勢。
每逢週末,許多遊客驅車穿行於“十里花路”的繽紛花廊間,感受“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詩意,攝影愛好者架起“長槍短炮”捕捉花影。一路前行,進入南清村中,又見村民房屋錯落整潔,南蕉、油茶環繞房前屋後,路旁鮮花綠植迎風生長,歡迎著遠道而來的朋友。
有了客流,南清村以農文旅融合助鄉村游出圈。礦坑遺址生態修復、農產品“微工廠”、“體驗菜園”、油茶產業研學基地、風貌塑形空間、輕奢民宿、特色餐飲等專案有序開展,農家小苑、“四小園”、溪流沿岸、露營基地、直播基地等休閒娛樂設施持續升級改造,對家庭游、研學團隊等群體的吸引力不斷提高。
更可喜的是,鄉村的“顏值”正不斷轉化為“產值”。2024年,南清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約106萬元,同比增長165%。村民因此笑稱:“綠水青山真是咱們的‘綠色銀行’!”
“隨著‘百千萬工程’建設深入推進,南清村將繼續全力打造山水畫卷般的生態景觀帶。”黃嶺鎮黨委書記謝愛華表示,將深化“一路一策”養護模式,以“繡花功夫”精修細節,讓這條“繁花之路”永葆生機,同時繼續深耕“綠美+文旅”模式,繪就“四季常綠、季季有花”的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