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大腦中,內嗅皮層(entorhinal cortex)掌管著大腦的記憶。最近,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不論是與擁有平均認知水準的同齡人相比,還是與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相比,那些80歲以上的“超級老人”(SuperAgers)的內嗅皮層的神經元都要大得多。甚至與那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相比,“超級老人”的神經元在形態大小上都是佼佼者。
更重要的是,在“超級老人”的這些神經元中,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物——tau蛋白纏結(tau tangles)。
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的助理教授、本文的主要作者塔馬·傑芬(Tamar Gefen)說道:“觀察結果顯示,‘超級老人’的神經元比普通年輕人的長得更大。這一結果備受矚目,它意味著神經元的尺寸大小是與生俱來的,並且這種細胞結構會和人們相伴一生。由此我們推斷,形態上更大的神經元或許是‘超級老人’衰老進程中的一個生物學特徵。”
“超級老人”
“超級老人”擁有出眾的記憶力:他們年齡已經超過了80歲,記憶力卻能和五六十歲的健康中老年人相媲美,甚至會更好。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超級老人”異於常人的生物學特徵:他們的內嗅皮層神經元體積更大、也更加健康。從病理學的角度看,這些神經元更不易形成tau蛋白纏結。
相關論文已於9月30日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傑芬介紹道:“仔細調查‘超級老人’的大腦屍檢結果至關重要,它或許能揭示為何有的群體能倖免於罹患阿爾茨海默病。是什麼塑造了‘超級老人’的‘超級大腦’?我們如何能利用他們的生物學特徵,説明其他老年群體脫離阿爾茨海默病的苦海?”
蛋白纏結
科學家研究了大腦中掌管記憶的內嗅皮層,它同時也是阿爾茨海默病侵襲的首個部位。內嗅皮層由六層神經元層層堆積組成,其中第二層神經元負責接收來自其它記憶中心的資訊,是大腦記憶迴路中的一個關鍵樞紐。
在此次研究中,傑芬等人發現,不論是與健康的同齡人、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還是與五六十歲的更年輕個體相比,“超級老人”內嗅皮層的第二層神經元都會更大,而且更加健康。此外,研究還表明,這些形態更大的第二層神經元中也沒有tau蛋白纏結。
綜上所述,該研究發現,未形成纏結的神經元能保持其結構的完整性,它們體型更大、更加健康。而反之, tau蛋白纏結會導致神經元的萎縮。
這項研究的課題名稱就是“超級老人”,作為研究物件的“超級老人”們捐獻了他們的大腦。
在本研究中,科學家們檢測了6位“超級老人”、7位擁有平均認知能力的老年人、6位年輕人和5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並以內嗅皮層的第三層和第五層神經元為參照,測量了第二層神經元的大小。此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這些案例中tau蛋白纏結的情況。
出於某些未知的原因,無論是經歷自然衰老還是在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內嗅皮層中的細胞群都特別容易形成tau蛋白纏結。
傑芬說道:“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表明,內嗅皮層中神經元的萎縮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標誌。”
“我們推測,”傑芬接著補充道,“tau蛋白纏結的形成誘發了神經元的萎縮,並進一步導致老年群體記憶力的減退。鑒別這些形形色色的疾病成因十分關鍵,它們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疾病進程的監測和臨床治療的指導都至關重要”。
“超級老人”為何能永葆神經元的青春活力?在未來的研究中,這一問題亟待解決。對此,傑芬希望能將細胞週期的環境作為探究該問題的立腳點。
傑芬想要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在這些細胞中,有哪些化學、代謝或遺傳特徵使它們能‘青春永駐’?”此外,為了更好地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進程和干預手段,她還計劃探究大腦記憶迴路中的其它樞紐。
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梅蘇蘭姆認知神經學和阿爾茲海默症中心(Mesulam Center for Cognitive Neurology and Alzheimer’s Disease)的副主任艾米麗·羅加爾斯基(Emily Rogalski)說道:“‘超級老人’研究計劃又獲得了兩千萬美元的資金支援,我們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將這項研究做大做強。就目前來看,該計劃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設立了五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