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樹葬先行者昨長眠於桂樹之下
更新于:2025-03-31 15:51:14

本文轉自:寧波晚報

家屬在現場參與樹葬儀式。

“塵歸塵,土歸土,化作春泥更護花。”

3月30日上午,寧波鄞州區雙峰山溪畔的省級樹葬示範區內,一場莊重而溫情的生命告別儀式正悄然進行。24位樹葬先行者長眠於桂樹之下,以質樸的方式回歸自然。

自2018年至今,同泰嘉陵紀念園已迎來207位“綠色先行者”。他們中,有堅守平凡崗位的奉獻者,也有心懷故土的遊子,最終選擇以桂花樹為永恆的歸宿。

活動現場,家屬與志願者輕輕系上黃絲帶、撒下花瓣。裝載著逝者骨灰的盒子,被深埋於可降解材料中,只需三四年,便會與泥土徹底相融,化作養分滋養樹木生長。活動臨近尾聲,家屬們將鮮花輕輕放置在樹葬主紀念牆前,而後深深鞠躬。

名字刻在紀念牆上,思念便有了歸處。

“選擇樹葬,既是為環保出力,也是完成家兄回歸山水的心願。”家屬代表葉建芳分享的肺腑之言,道出許多選擇樹葬家庭的心聲——簡化儀式、回歸自然,既是對逝者遺願的尊重,亦是對土地與生態的守護。“家兄一生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生前就一再告誡我們,百年之後,不留骨灰,不要墳頭,不立墓碑;實行樹葬,潔淨大地,還綠青山。”

7年間,樹葬從“鮮有人問津”到“累計超200戶參與”,背後是政策引導與人文關懷的雙重推動。

同泰嘉陵陵園董事長沙力坦言:“傳統殯葬觀念依然深刻,但生態葬的環保價值與惠民屬性正逐步被接受。”園區運營15年來,累計安葬的5000余戶家庭中,近1500戶選擇了生態葬,佔比達30%。

為降低生態葬門檻,鄞州區民政局與同泰嘉陵還推出了免費樹葬等公益專案,並創新開發草坪葬、花壇葬、海葬紀念碑等多元節地形式。示範區內,靠近山道的狹長空間被巧妙利用,藝術化的小型墓碑與綠植相得益彰,既保留祭祀功能,又融入寧波本土文化特色。

古典樂聲婉轉、千紙鶴隨風輕揚。鄞州區樹葬示範點用7年時光,見證了殯葬改革從理念到行動的跨越。未來,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將繼續以綠意為紐帶,讓生命的故事在青山碧水間綿延。

記者 林微微

實習生 章渝婷 通訊員 朱韓燕

惡搞歷史人物當休矣
惡搞歷史人物當休矣
2025-04-07 06:39:47
住在母愛的春天裡
住在母愛的春天裡
2025-04-07 06:39:50
“撞樹鍛煉”存隱患
“撞樹鍛煉”存隱患
2025-04-07 07:06:02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2025-04-07 07:19:38
意識是怎麼來的?
意識是怎麼來的?
2025-04-07 07:34:12
搶救340歲“老寶貝”
搶救340歲“老寶貝”
2025-04-07 07: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