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商報
3月30日,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召開。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分佈於12個領域,總估值超1.5萬億美元,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而北京這座“獨角獸之城”,以115家的數量優勢位居全國首位。
在大會現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聯合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等發佈《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同時,在全球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及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與會嘉賓圍繞新賽道、新市場、新政策,探討獨角獸企業如何調整及佈局下一步發展的戰略。
總估值超1.5萬億美元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援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所謂獨角獸企業,一般是指成立不超過十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少部分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此類企業通常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或前沿的技術或產品,能夠在市場中保持快速增長,很有可能成為行業巨頭。
獨角獸企業具有高估值、高成長性、高創新性的發展特徵,是引領技術創新的先鋒隊、產業變革的推行者,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培育發展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為15068億美元。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僅次於美國,企業平均估值36.8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以4.4%的數量貢獻超四成的估值。從具體估值分佈區間來看,估值在10億美元(含)至20億美元之間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共236家,數量佔比為57.7%,估值總額約3019億美元,估值佔比20%;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含)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共18家,以4.4%的數量佔比貢獻了43.6%的估值佔比,總額約6567億美元。
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估值居首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穩步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備,孕育出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屬性的獨角獸企業。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致辭中表示,獨角獸企業呈現出智能主導、賦能發展的特點。近三分之一獨角獸企業來自於以大模型、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慧技術領域,帶動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慧製造等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報告》顯示,409家獨角獸企業分佈於12個領域。從估值來看,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估值位於第一,且遙遙領先其他行業,為4612億美元。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域獨角獸企業總估值分別為第二、第三,分別為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人工智慧、電子商務、新能源智慧汽車領域獨角獸企業的平均估值分列前三,分別為75.61億美元、61.85億美元、54.31億美元。
從數量來看,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慧、積體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領域的企業數量分列前五,分別為66家、61家、54家、54家、43家,合計佔比68%。
此外,18家超級獨角獸企業分佈於8個領域。新消費與零售領域5家,人工智慧、積體電路領域各3家,電子商務、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各2家,金融科技、新能源智能汽車、教育科技各1家。
北京硬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超七成
《報告》顯示,北京共有115家獨角獸企業,企業總估值為5949億美元,平均估值達51.74億美元。數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國第一。
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岳德鈺在論壇上表示,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正以蓬勃創新的態勢,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據岳德鈺介紹,2024年北京新晉獨角獸企業23家,其中13家來自於未來產業的細分領域,包括通用人工智慧、智慧出行、細胞與基因治療、商業航太、元宇宙、新型儲能等;9家未來產業細分領域企業成立三年就成為了獨角獸企業。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領域,北京也儲備了一批潛在獨角獸企業。
此外,北京硬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達71.3%,五年來增長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在人工智慧、商業航太、積體電路等技術領域,創造出多項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例如全球首個能夠模擬人類操作手機電腦的自主智慧體、全球首款連續發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顆RISC-V邊緣計算晶元等。
在新場景應用方面,AI醫療領域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醫學影像系統,已經在北京社區醫院實現廣泛應用,無人駕駛領域率先開展網約車定點接駁等全車無人駕駛業務。
為了更好地培育和服務獨角獸企業發展,遵循獨角獸企業“基於生態,源於創新,長於資本,成於市場”的成長規律,岳德鈺介紹,北京構建了專項政策+管家服務+創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體培育體系。其中,“獨角獸十條”的發佈,在上市服務、空間保障、人才落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業。為獨角獸企業提供數據跨境便利化、應用場景對接等便捷服務,建立了市領導牽頭的投資統籌機制,引導各類資本投向硬科技獨角獸為代表的高成長創新企業。
中國獨角獸企業在新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未來,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創新生態環境的優化以及融資渠道的拓寬,中國獨角獸企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中國有潛力湧現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
中國市場規模還在不斷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其次,我國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的人才數量多,這是創新的基礎。此外,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潛在數量多。創辦獨角獸企業,要不斷發展、融資,中國經濟的國民儲蓄在全球大經濟體里排在前列。這些因素促進我國獨角獸企業蓬勃湧現。
目前我國獨角獸企業的潛力沒有完全釋放,中國完全有潛力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
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旭東:
要平衡好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關係
對於獨角獸企業來說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平衡好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之間的關係。現在有很多公司技術也不錯、業務也不錯,如果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好,可能資金鏈出現問題,從而影響公司發展。第二點是要平衡好產業經營和資本運作之間的關係。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在做好產品商業化的過程中,做好資本的規劃、熟悉瞭解資本市場也非常重要。
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甘沙:
新路線是創業公司未來的機會
自動駕駛行業都想翻過兩座高山,一座是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另一座是特斯拉。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想要去跟它們競爭能夠做的就兩個,一個是另闢蹊徑,另一個是物美價廉。
zero就是從零開始不依賴於人類既有的知識,從零開始強化學習,那這些路線就是新的路線,而這些路線不依賴於大量的數據和演算法,這些就是我們這些創業公司未來的機會。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