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份開始,林秀貞老人開始感覺到胸骨疼痛,在咽下食物時,前胸後背疼,甚至會出現灼燒一樣的感覺,尤其是在咽下稍微干一點的食物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後來這種疼痛變成劇烈而持續的疼痛,每次進食完成吞咽這一過程都成了折磨,在家人的帶領下,林秀貞去到了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食道癌晚期。
醫生瞭解了林秀貞的飲食習慣,發現老人家習慣節省,子女買的魚肉都被她醃制成了鹹魚臘肉,掛在房懸風乾。平時一餐沒吃完的飯菜留到下餐再吃……還有諸如此類的飲食壞習慣,醫生提醒道:“癌字三個口,老人家得癌離不開飲食習慣的影響。”
我國食道癌發病率佔全球一半以上
我國是食道癌大國,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5位。全球每年食管癌發病為57.2萬人,死亡50.8萬人。我國食管癌每年發病30.7萬人,死亡28.3萬人。發病數和死亡數都到了一半以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胸外科主任 李輝看來:“食道癌的一大半都在中國,而且有一半死在中國。”
食道癌或許是“吃”出來的
食道癌跟“吃”可是“秤不離砣”。中國人總愛吃熱乎乎的食物:一碗熱騰騰的拉面上桌,要連著熱氣吸進去,才叫香;火鍋里涮好的肉片,辣油香氣,夠熱更上癮;街邊叫賣的燒烤串串,燙著嘴,才能品出焦香……殊不知,你以為的“正宗吃法”,恰恰讓你“招惹上”食道癌。
所有食物在進入胃部前,都要先經過食管。食物從食管進入胃部需要9秒,若是把滾燙的食物吞下去,就意味著你的食道要被燙9秒。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就食道癌風險發表過一則研究: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若長期喜歡“趁熱吃”,食物溫度都在65℃以上,這意味著你的食道將被嚴重燒灼,食管黏膜本就脆弱,重傷之下可能壞死,最終導致誘發食道癌。
食道癌最喜歡發生在3個部位
人的食道約有25cm長,這麼長的一段通道哪三個部位最受食道癌“青睞”呢?
食道的起端:即咽與食道的交界處。發生在這裡由於接近咽喉,也讓我們早期能夠更快察覺到它的存在。發生在這裡食道癌,會在進食時,出現吞咽困難。
食道入口以下7cm處:約在胸骨角或第4、5胸椎之間的水準,該部位是食道內異物易存留處。如果腫瘤發生在這個部位,進食後,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滯感或異物感。
食道通過膈肌的裂孔處:也是食道最狹窄的部位,該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發生在這裡早期癥狀不明顯,但由於食物通過速度緩慢,患者逐漸消瘦、脫水、無力。
這麼看來,食道癌把人的食道三個最狹窄的地方都“霸佔”了。當食道癌發生后,我們該如何應對?
食道癌主要通過手術治療為主。早期可以在內鏡下治療。目前是以手術為主,結合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的綜合治療。關於手術,現在大多數都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淋巴結清掃。
食道癌是一個綜合治療,術后的預後是康復的關鍵。胃管在康復期內,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一般要以純流質飲食為主:牛奶,肉湯,米湯,麵湯,菜湯等,小口慢咽,少食多餐。
手術后患者一定要改變自己生活方式,戒煙戒酒,不吃過於滾燙的食物,遠離不良習慣。
雖然食道癌死亡率高,但早期食道癌90%術後效果好,建議有上述不良飲食習慣者和有食道癌家族史者一定要改善自己的飲食方式,管住自己的嘴。其實,食物放涼再享用,也有另一番風味。
參考資料:
[1]《消化科醫生最不想讓你做的事,長期導致食道癌,再不知道就晚了!》.健康時報網.2017-12-06
[2]《食道癌最愛這三個部位》.河南中醫一附院脾胃肝膽病科.2020-06-04
[3]《食管癌的治療,預後和隨訪》.好大夫在線.2020-02-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