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國家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了2020年度全球癌症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1929萬例,死亡996萬例;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457萬例,佔全球23.7,死亡300萬例。我國癌症新發數、死亡數均為世界第一。
近些年來,癌症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連年上漲,這是為什麼?預防癌症,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群更加應該注意哪些?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癌症發生的原因目前關於癌症發生的原因並不完全清楚,可以將其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一、內源性因素
內源性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免疫因素和內分泌因素。
遺傳因素
我們經常討論腫瘤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事實上,真正遺傳的腫瘤只有一些極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中只是增加了機體對致癌因素的易感性,並不是決定因素。
免疫因素
每個人體內都攜帶有原癌基因,每個人體內每天都有許多細胞死亡和癌變,但是得益於我們免疫細胞能夠及時清除癌變的細胞,所有並不會發生癌症。但當我們免疫功能降低后,免疫細胞對癌變細胞的清除能力降低,則會發生癌症。例如愛滋病病毒,他們的免疫系統功能喪失,極易發生癌症。
內分泌因素
一些癌症的發生和發展與體內激素水平相關,例如卵巢癌、乳腺癌和宮頸癌,激素水準的增加可以促進這些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二、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包括諸多方面,例如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心理因素、個人行為生活方式等等。
生物性因素
某些病毒、寄生蟲等會導致人體患癌,例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導致人體易患肝癌、幽門螺桿菌(HP)導致胃癌、華支睾吸蟲導致膽管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導致宮頸癌。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射線類,例如紫外線容易導致皮膚癌。
化學性因素
化學性因素有很多,我們的飲食、空氣污染等都可以歸結於化學因素。人類在這個地球上進化了幾百萬年,從原始人到智人也就幾萬年時間,但是地球上的環境早已不是當初的環境,從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各種化學合成物質進入人類的生活,人體來不及進化去適應這些物質。化學添加劑、各種芳香料等等,這些或許會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心理因素
一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的好壞與心理狀態極其相關,心態樂觀的人免疫功能會更好,某些確診為癌症的病人,心理很樂觀,他們的預後好得多,而某些心態抑鬱的人,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發生腫瘤,發生腫瘤后預後也更差。
個人行為生活方式
不單單是腫瘤,高血壓、高血管、高血脂、高尿酸等與行為生活方式關係非常密切。例如久坐少動、愛好煙酒等等。
不論是外源性因素還是內源性因素都不會單獨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生,而是多種因素交互綜合作用后的結果。例如某些人抽煙喝酒,但還是高壽,這可能與他的基因易感性偏低相關。
癌症的治療現階段關於癌症的治療有手術、放療、化療等常規治療方式,也有質子治療、靶向治療等新療法。這些治療方式都是殺滅腫瘤細胞,不讓腫瘤細胞對人體正常組織產生破壞。
儘管現在常用這些治療方式,但我個人認為這些治療方式不一定完全對,例如化療,化療雖然可以殺滅腫瘤細胞,但是也會殺滅人體正常細胞,而且人體白細胞對化療又極為敏感,死亡的正常細胞中,白細胞佔主,這樣又導致了免疫系統的進一步損傷。
上文我們分析過,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那麼在治療上,我想也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治療方式治療,應該是多種方式綜合治療。
腫瘤細胞會導致人體過早死亡,當人體死亡后,腫瘤細胞也隨之死亡,這不符合生物進化的規律,因此我認為應當轉變思路,尋求與腫瘤細胞“共存”。
我個人認為,當確診患有癌症后,除了採用常規治療方式,還應該改變生活方式、食療等綜合對待。
癌症的預防任何疾病,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疾病的預防。
腫瘤的預防需要多方向進行,例如要避開有害環境、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等等。內源性因素不能改變,那麼只能改變外源性因素。
例如著名影星安吉麗娜·裘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患乳腺癌的風險較高,於是採取手術將雙側乳腺切除。
首先,應當避免煙酒。儘管在您身邊可能存在愛好菸酒且長壽的人,但您不應該去冒險,因為你並不知道你的基因是否易感,在您身邊,我相信抽煙酗酒早死的人比抽煙喝酒長壽的人要多得多。
第二,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狀,我們必須去適應,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積極樂觀的人往往身體更好也更長壽。
第三,應該積極運動。積極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多項機體功能,免疫系統自然也不例外,我們留意身邊的現象,那些經常鍛煉的人身體會更好一些。
第四,生活飲食的改變。這一條非常重要,許多疾病都和吃有關。我們可以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討論,在智人之前,人類的食物都是一些塊莖、生肉之類的,目的是為了吃飽。而現在大量的精加工食物、轉基因食物等,人體還沒有進化出適應這些食物的系統。所以,我個人認為,應當多吃粗糧,少吃精加工食物,不要營養過剩。
第五,對於生物性致癌因素要積極接種疫苗或治療。例如針對乙肝病毒,普通大眾要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者要定期體檢、積極治療等等。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預防措施外,還有許多更細的預防措施,我不一一列舉,只是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癌症的預防,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並且堅持下去。
面對癌症,5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注意一些什麼?與癌症發生最大的一個因素是年齡,如果一個人的壽命足夠長,最終都會發生癌症,因為人由一個受精卵也就是一個細胞分裂、分化而來,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多,基因的突變性會增加,最終會變得不可控。
因此,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生腫瘤的概率也會增加,所以此時最重要的是體檢。當疾病發生后,我們強調“三早”--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體檢就是為了盡可能早期發生病變,然後早期採取治療措施。癌症發現得越早、治療得越早,預後也就會越好。
除了體檢外,還需要做好上述的一些措施。儘管有些人做了足夠多的預防措施,但最終還是發生了癌症,這或許與基因易感性極高有關,但我們不應該放棄預防措施,而更加注重預防措施。
寫在最後:中國有一句古語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所有很多人認為要及時行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從而使行為生活方式極不健康。例如我有一個朋友,在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情況下,仍然抽煙、酗酒、熬夜,不到40歲就確診肝癌並死亡。及時行樂少活幾年也無所謂與注重保養生活無趣多活幾年又有什麼意思似乎一個選擇題,沒有對與錯,畢竟人生在於經歷。我個人認為應該約束自己行為,身體更加健康,多在這個世界上駐留,留下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