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前幾年體檢明明都好好的,怎麼突然就得宮頸癌了呢?”張女士不解地問道。
幾個月前,張女士發現自己每次和丈夫辦完事後,下面時不時出血,當時,張女士覺得是因為辦事時力度不當所致,並沒有想太多。但丈夫不放心,一直催著她去醫院做個檢查。
結果發現,HPV檢查顯示陽性,TCT檢查也有異常,最後經過宮頸組織活檢後,張女士被確診為宮頸癌。
面對這一結果,張女士難以接受,於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問診中才瞭解到原來張女士丈夫的前妻也曾得過這個病,原來張女士和他丈夫是二婚,他前妻由於確診宮頸癌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治療沒能挽回性命。
等到後來好不容易走出悲傷,重組家庭,沒想到現任妻子又查出了宮頸癌。這個消息讓張女士丈夫一時難以接受,不知道為何家裡運氣這麼差!
醫生表示,其實並不是只有女性會感染HPV病毒,男性同樣也會,而且很容易傳染給另一半,如果男性的前妻患有宮頸癌,那第二任妻子患宮頸癌的風險也會更高。
這女性患宮頸癌與男性到底有什麼關係?下文為您揭曉。
一、女人得宮頸癌,跟男人有關係嗎?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具有明確病因和有效預防手段的癌症,人乳頭狀瘤病毒 (HPV) 的持續感染是引發宮頸癌的主要高危因素。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專家趙方輝介紹:我國宮頸癌高發的主要誘因是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據統計超80%的宮頸癌都與HPV-18、HPV-16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有關;而HPV—11、HPV—6等低危HPV,則會引發生殖器疣等良性病變,一般不會引發癌變,因此感染了HPV並不一定會得宮頸癌。
HPV的感染主要是通過性傳播,根據《柳葉刀》一項研究數據顯示,15歲以上的男性約有1/3可能感染了至少一種HPV病毒,約有1/5的男性感染的是高危亞型的HPV。也就是說,如果妻子與感染了HPV病毒的丈夫有親密關係時,會更容易被感染和傳播。
有關數據統計,男士前妻患有宮頸癌的,那第二任妻子感染HPV的風險也要比常人高出3.5—4倍,這類男士屬於“高危丈夫”。
此外,有以下習慣的女性也會更容易患上宮頸癌!
1、過早性生活以及多次分娩
過早進行性生活及經歷多次懷孕分娩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也會更高,女性過早進行性生活,由於子宮頸不成熟,對致癌物抵抗力弱,而生產次數過多會損傷子宮頸,發生宮頸癌的風險高。
2、個人生活中的困惑
據統計,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是只有一個性伴侶女性的六倍。
3、愛好吸煙
國外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日吸煙超15支的女性或煙齡超十年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明顯高於不吸煙的女性。
二、身體出現3種異常,可能是宮頸癌的早期信號
鱗癌、腺癌是宮頸癌比較常見的類型,這類癌症的發生並非毫無蹤跡,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那就能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更好的降低死亡率。
浙江省腫瘤醫院婦瘤放療科主任樓寒梅提醒,當身體出現以下3種癥狀時,要警惕是宮頸癌的信號!
1、陰道分泌物異常
很多宮頸癌患者都會出現白帶增多、血色米泔樣,且有腥臭氣味的現象。
2、陰道不規則出血
如果不在姨媽期,卻有陰道出血,要警惕是癌症發出的信號。
3、陰道接觸性出血
對於婦科檢查、同房、觸摸等之後出現的出血現象,也要提高警惕!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牛諍提醒,預防宮頸癌,有兩件事十分重要,一是要接種HPV疫苗,對於年齡在 9-45歲應該及時接種疫苗,尤其是年輕的未婚女性,接種疫苗的收穫更大;二是要進行定期的宮頸癌篩查,尤其是有性交出血、異常陰道流液等癥狀的女性,應該儘早就醫檢查。
三、男人的4種行為,或將妻子“推向”宮頸癌
妻子患宮頸癌,很可能與另一半的某些行為有關,男性的這幾種行為或會增加另一半宮頸癌的發生風險。
1、包皮過長又不愛衛生
男性如果包皮過長又不注重衛生,那就可能會滋生細菌,引發包皮炎、龜頭炎,甚至被陰莖癌盯上,還可能會在性生活過程中影響女性子宮頸,包皮里滋生的細菌,為HPV病毒產生了滋養環境。
2、不愛使用避孕套
有些男性不愛使用避孕套,但其實避孕套不光能避孕,還能預防某些性傳播疾病的傳染。
3、有多個性伴侶
有些男性自詡“海王”,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如果正好是這些性伴侶之一有HPV病毒,那很容易經過男性傳給其他女性,增加她們患宮頸癌的風險。
4、患有性傳播疾病
男性如果患有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可能會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女性,增加女性宮頸癌風險。
宮頸癌作為女性常見的一種癌症,事實上男性一些不健康的性行為可能會增加另一半患宮頸癌的風險。如果出現上述幾種異常癥狀,要警惕是宮頸癌作祟,要提高警惕,儘快就診。
參考資料:
[1] 《男性要不要接種HPV疫苗?網上吵翻了!醫生的建議是......》.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23-08-23
[2] 《不痛不癢,竟查出“宮頸癌”?其實身體早已發出3個信號!》.浙江省腫瘤醫院.2023-03-05
[3] 《男人愛做3件事,女人得宮頸癌風險蹭蹭漲!男要注意,女要警惕》.家庭醫生.2021-12-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