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名好父母?儘管成為一名父母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成為優秀的父母卻並非易事。
在過去,父母通常認為把孩子養大、為他們安排一樁好婚事就是履行了父母的責任。孩子則需要無條件地服從父母的安排,包括婚姻在內的所有人生大事都必須聽從父母的決定。
在當今社會,許多父母仍然保持著與舊時代相似的觀念——他們認為既然給予了生命和養育,子女就應該無條件順從。面對孩子的不服從或反抗,父母常以“這都是為你好”、“我為你著想”作為理由來正當化自己的行為。
無可否認,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本能且值得稱讚的,他們自然希望子女能過得比自己更好。然而,愛不應該表現為過度指責或限制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超越自己,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要想超越就必須有所改變,而如何改變呢?魯迅先生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對待子女應採取健康的生育方式,全力的教育,以及徹底的解放。
一是健康的生育方式
這可以理解為讓子女在健康和快樂中成長,避免過分強迫或阻礙他們的天性發展。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思維和認知能力很重要,孩子們的想法往往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二是全力的教育
作為父母不僅要在生活自理方面引導孩子獨立,還要在學習上提供指導。長輩的角色應當是指導者和協商者,而非命令者和指揮官。尊重孩子的意願至關重要,在孩子犯錯時不應只是斥責,還應該培養孩子的堅韌精神,讓他們先成為有道德的人再追求成就,即使不能出類拔萃也不能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
三是徹底的解放
當孩子長大成人,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終將老去。除了教育之外,學會放手也是關鍵所在。不要試圖將子女永遠“捆綁”在身邊。給予他們獨立的空間才能真正幫助他們自立自強,成為獨立的個體。
儘管現在許多父母能夠實現前兩點,但在完全釋放孩子方面仍有不少人做不到。一些典型案例包括,即便孩子已經上大學,父母仍選擇陪讀,正如那句俗話所說:“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許多父母擔心一旦放手,孩子可能會遭遇困難,或是擔心解放後孩子與自己的感情會變淡。
實際上,很多憂慮都是父母自己強加於子女的。不必過於擔憂或焦慮。只有解開束縛,子女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