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肥胖界的色彩密碼:紅黃黑白,你屬於哪一種?
更新于:2025-03-26 06:58:38

也許你聽過

單純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但是你聽說過

胖子也有對應的顏色嗎?

華東醫院內分泌科醫生黃宇新介紹,對於肥胖的分類,目前有很多標準,常見的有按照病因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按照脂肪積聚部位不同分為外周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按照體質指數分為1度肥胖、2度肥胖和3度肥胖;按照伴發疾病分為代謝正常型肥胖和代謝異常型肥胖等,還有一些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複雜分類方法。

我國學者曾經開發出一套頗為有趣的肥胖分類方法,通過對形形色色的肥胖患者的臨床觀察,結合患者癥狀、體征、皮膚表徵及代謝狀態,吸取祖國傳統醫學的診療經驗提出了“白、黃、紅、黑”四色肥胖分類。

白胖子:又稱代謝正常型肥胖,皮膚白潤、光滑、彈性好,雖然體脂含量較高但分佈基本正常,無明顯代謝異常和炎症狀態,激素水準基本正常。

黃胖子:又稱低代謝性肥胖,皮膚萎黃無彈性、無光澤,多以腹型肥胖為主、內臟脂肪含量較高,代謝率及激素水準多有降低。

紅胖子:又稱高代謝性肥胖,多為紅胖血瘀之人。血供豐富,體表可見紫紋及毛細血管增生等,脂肪分佈以內臟脂肪為主,具有較高的代謝率,激素水準也偏高。

黑胖子:又稱炎症代謝性肥胖,皮膚色素沉著、黑棘皮病多見,有高胰島素血症,代謝率高,多伴高尿酸等炎症狀態。如果細心觀察,可以發現身邊不少“胖友”脖子上有一圈洗不乾淨的“污垢”,這就是傳說中的“黑棘皮病”,代表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

醫生提醒,無論哪種顏色的“胖友”都是不健康的。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的一項50多萬人樣本研究顯示,肥胖者即使進行規律體育鍛煉,也無法抵消肥胖帶來的害處。

無論運動水準如何,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均高於體重正常的同齡人。與正常體重但不運動的人相比,運動的肥胖者患高膽固醇風險大約是前者的2倍、糖尿病風險是前者4倍,高血壓風險是前者5倍。若想保持健康,“胖友”減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