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斷
更新于:2025-04-06 01:09:42

我們總說,人活著,就要好好地學會愛自己。

因為其實我們都知道,只有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生活著,才能走向幸福。

那麼一個人,到底怎樣才能好好地愛自己呢?

其實,能夠參悟一個字就可以:斷。

就如同《人生海海》中提過這麼一個哲理:

“人生的高度,不在於看清多少事,而在於看輕多少事。”

生活,從來不是我們看得足夠清楚、想得多麼明白,才顯得多麼智慧。

而是我們能夠在紮根於當下的土壤中,敢於拋下負擔,能夠斷開雜念,貪婪。

如此,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對待自己的人生,才能夠讓自己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畢竟人生,從來就不是一場負重旅行,倘若做到“斷”的智慧,我們才能輕裝上陣,才有精力好好地愛自己。

斷掉沒意義的內耗

相信每一個人生活里都有這樣的感受,明明自己一整天什麼也沒幹,卻偏偏覺得非常累。

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那麼說明你很有可能陷入了精神內耗的痛苦。

人一旦陷入這種痛苦,生活就猶如進入了泥潭,難以自拔。

余華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想的太多。”

很多時候我們太過敏感,對別人的話,做的事想來想去。

甚至會不由自主地對一些細節鑽牛角尖,反覆琢磨。

然後不停腦補,最終陷入各種各樣的猜疑當中,甚至搞得自己人心惶惶。

但是事實上,可能別人根本不是像你想得那樣看待你,對待你。

最後你可能都發現不了,自己想來去的這些,其實根本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你要知道,原來一直折磨你的,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

就像書籍《黑天鵝》裡說:“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與其我們這樣讓自己反覆痛苦,猜疑,不如學會斷開這些胡思亂想。

做到在生活裡面擁有一種鈍感力,學術會議“糊塗”一點。

對於很多東西不會過度的延展,減少自己的煩惱。

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不要讓自己成為了自己通往幸福的最大阻礙。

斷掉雜念,斷開亂想,拒絕內耗,才能善待自己,給到自己自在的呼吸空間。

斷開虛假的人際

活得越久我們就越明白,有一些人際關係看似親近,實際上非常虛假。

這種虛假的關係,往往不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知、相遇的真情實感上。

而是建立在某些利益之上,即便看起來牢固,一旦遇到了利益分歧,這段關係就會迅速崩塌。

因此,人在人情世故里,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哪些是虛假的關係,哪些是真實的友誼。

對於虛假的關係,要學會讓自己及時止損,哪怕得罪人,也要果斷斬斷這種虛假的關係。

而對於真實的友誼,我們同樣也要保持冷靜,一定要做到好好珍惜,不放棄。

佛蘭克林曾說過: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一個人的寶貴財富,他可以提升你的精神,豐富你的生活。”

真正的友誼就如同永遠盛開的嬌豔花朵,為我們的生命持續提供芬芳。

一個人只有擁有真正的友誼,他的精神才會豐滿,他的生活才會快樂,他的人生才會完整。

而這些好處以及美好和幸福,都是虛假的人際關係所不能帶來的。

所以,學會斷開虛假的人際關係,遠離那些跟我們合不來的人。

甚至一定要及時勇敢地拒絕小人、爛人、壞人走進自己的世界。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保全自己,保護自己,最後一點一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人生狀態。

斷去過往的執念

人,最怕有執念。

執念,就像一塊重石。

你若一直背負它,自己必然就會被拖累,甚至最後傷痕累累。

一個人如果執念太深,他的生活必然不夠快樂,更不可能幸福。

你要知道,有些執念,你越執著,就越痛苦。

就像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但凡發生一次,勢必會使自己痛不欲生。

若想要擺脫這種痛苦,那麼就一定要學會放下那些過去的那些執念。

美國心理學家哈裡特·勒納說過: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對我們的影響。”

是啊,既然過去發生了的,已成了定局,我們即便用盡全力,也註定無法改變。

而且你必須要認清楚,那些過去的痛苦,那些逝去的悲傷,已經像過往雲煙一般逝去。

不管你如何去裝飾藉口,尋找理由,都無法粉飾它的本質。

與其讓那些不該存在的執念如此這般繼續折磨我們,不如學會放下,斷開,及時享受當下的生活。

你的生活此刻在流逝,你的人生只有一回。

只有放下執念,你才能夠走得輕鬆,活得充實,給到自己更好的生命體驗。

道格拉斯·麥克亞瑟曾說過:

“放下執念,就是給自己一個新的生活機會。”

是的,如果想要一個走向幸福的生活機會。

那麼,就一定要斷開對過去的執念。

人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不好的過去而白白浪費掉本該屬於我們的當下的幸福時光。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們修行的目標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幸福,過得更快樂。

也只有做到斷開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留下剩下的那些美好緊緊地包裹自己,好好去感受生命中的不可多得的幸福。

如此,斷掉那好,斷離爛人,斷開執念,學會善待自己,最終才能夠珍惜當下,活好當下,過好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