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同一種麵食要有三種不同的叫法??請看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晚上八點,上海弄堂的餛飩攤飄著骨湯香,廣州茶樓的雲吞面剛端上桌,成都街頭的紅油抄手正滋滋作響——這三個裹著肉餡的小麵團,在中華大地上演著百年江湖爭霸。
餛飩——這個在《齊民要術》裡就有記載的老前輩,講究“湯寬皮厚”。和麵時要用雞蛋與鹽巴增加筋性,擀成硬幣厚的面皮,裹上豬肉大蔥餡往沸水裡一扔。陝西人的酸湯餛飩飄著油潑辣子,南京人的鴨血餛飩湯里浮著蝦皮,河南人甚至能把餛飩煮成胡辣湯里的珍珠丸子。這粗獷豪邁的做派,像極了北方漢子大口吃麵的爽快。
雲吞——廣東人把“混沌”二字念轉了音,成了詩意的“雲吞”。竹升麵師傅用鴨蛋和麵,擀出的雲吞皮薄如蟬翼,透得出粉紅蝦仁。清雞湯里撒上韭黃絲,雲吞浮沉如水中芙蓉。最驚豔的是“全蝦雲吞”,整隻黑虎蝦蜷在面皮里,咬破的瞬間鮮汁迸濺,這精巧雅緻,恰似廣式早茶裡的一盅兩件。
抄手——當餛飩翻過秦嶺來到四川,立刻被潑上一瓢紅油。抄手的精髓在“抄”字——面皮對角一折兩手一抄,包成元寶狀。紅油辣子要現舂的朝天椒,配上保寧醋的酸香,再撒把花生碎。成都人吃抄手講究“過江”,夾著抄手在紅湯里滾三滾,麻辣鮮香直衝天靈蓋,這潑辣勁頭,活脫脫是川妹子的火爆脾氣。
從北到南,這三兄弟用不同招式稱霸江湖:餛飩以厚重湯底見長,雲吞憑鮮嫩口感取勝,抄手靠麻辣滋味突圍。
下次遇見這三碗“親兄弟”,不妨細品:北派餛飩喝湯,廣式雲吞嘗鮮,川味抄手吃香,一碗麵皮裹住的,是半部中國飲食江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