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正加速回歸
更新于:2025-03-26 04:33:04

■本報記者 楊沐岩

2011年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至今已14年有餘,如今日本核電回歸步伐正在加快。去年,兩座核電機組接連重啟,日本在運行核電機組已達14座。今年,日本新修訂《能源基本計劃》,計劃到2040年,日本核能發電量翻番。為實現這一目標,日本不僅將加快重啟剩餘機組,還將放寬新建機組限制。但日本各地方对核电重启仍存疑虑,新建核電機組的高成本也讓電力公司面臨風險。

■■ 新建機組條件放寬

日本核電佔全國總發電量比例曾接近30%,福島核事故后,日本核電發電量驟減。儘管近年日本核電逐步重啟,但2023年核電也僅占日本總發電量的8.5%。“盡可能減少對核能依賴”是福島核事故後日本《能源基本計劃》中的慣常表述,但在今年2月修訂后,這一表述未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最大限度利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到2040年,核電在日本總發電量中佔比預計翻番,將達到20%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日本不僅需要加速重啟19座未運行的核電站,同時也需要著手新建機組。

到2040年,日本將有裝機量約3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達到運行期限。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如果不著手新建核電機組,2030年至2050年間,伴隨一批機組陸續退役,日本核電站的發電量將減少約40%。因此,新建機組是日本維持核電穩定供應的重要一步。

據瞭解,在日本,核電站幾乎全部屬於大型電力公司。新版日本《能源基本計劃》提出,相關電力公司可在已退役核電站的原址上新建機組,若原址不具備條件,也可在既有核電站內新建。日本電力改革背景下,市場競爭加劇,核電可以為電力公司帶來穩定電力供應。但一座核電站從前期規劃到最終建成需要20年,對日本的電力公司來說,核電站建設投資規模大、週期長,且存在“入不敷出”的風險。特別是近年來,日本建材和人力成本上升,同時核電建設安監嚴格,安全措施也將進一步提升成本。另一方面,確保通過售電收入回收核電站建設成本的政策也伴隨電力改革而退出。

■■ 地方態度仍是挑戰

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表示,新建核電站的成本最終可能會以提高電價的形式轉嫁給日本民眾。而目前一些核電站仍未申請重啟,日本要實現2040年核電在總發電量中佔比達到20%的目標非常困難。

當前,日本共有33座核電站,其中14座正在運行。未運行的核電站中,仍有9座未通過相關部門審查、3座未取得地方重啟許可。去年,日本女川核電站、島根核電站部分機組重啟;今年初,東京電力公司宣布爭取在夏季前重啟柏崎刈羽核電站的一座機組。

不過,每次提及重啟核電站,圍繞機組類型、運行時長或地質影響始終存在爭議。3月11日,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前出現反對柏崎刈羽核電站重啟的集會,出席者指出,當地電力充足,不應冒險重啟核電站。但日本政府對該核電站重啟尤為重視,《能源基本計劃》特別提到,該核電站可以保證日本東部電力供應並降低當地用電成本。東京電力公司也希望通過重啟該核電站的一座機組,保障今年夏天的電力供應。

除新建和重啟機組的挑戰外,日本核電還面臨乏燃料和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日本政府近年推動“核燃料迴圈利用”,擬從乏燃料中提取鈈和鈾,將其再次用作核燃料,但相關工廠遭遇審查問題,完工日期一再推遲。日本還計劃在北海道和佐賀縣開闢核廢料處置地,但地方政府抱有疑慮,項目建設前景不明。

■■ 轉型之路不可無“核”

去年,日本多家電力公司上調電價,致使居民用電成本居高不下。其中,日本東部地區用電成本最高,當地約80%的電力供應依賴火電,其中部分火電機組運行已超過40年,針對未來需求增長,日本電力供應結構的餘量並不充足。當前,日本約64%的數據中心位於東部,未來兩年新建的數據中心也將有近70%位於此地。2030年,日本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將達到17000吉瓦時。此外,半導體工廠建設也會增加電力需求。

在能源轉型背景下,日本也在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以減少進口能源價格波動對國內電力供應的影響。根據《能源基本計劃》,2040年,日本要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供應總量中的佔比提升至40%至50%。其中,光伏和漂浮式海上風電被寄予厚望,但兩者當前成本均居高不下。日本經濟產業省估計,到2040年,日本工商業光伏發電成本仍將是核電的2倍有餘。去年日本海上風電經營環境也迅速惡化,相關項目運營商正著手重新評估,項目建設或陷入遲滯。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小山堅指出:“日本需要一個均衡的電源組合,而不是僅僅依賴特定能源。在能源轉型的同時加強能源安全,核電仍是‘壓艙石’。只有同時推進核電重啟和新建,日本才可能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生態好冷杉茂
生態好冷杉茂
2025-04-07 18:49:44
三天,近30萬人次!
三天,近30萬人次!
2025-04-07 19:07:34
發芽的堅果有劇毒?
發芽的堅果有劇毒?
2025-04-07 19: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