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蔣林林
聽到“元寶山”,很多人覺得似曾相識。但被問起元寶山在哪?能說清楚的人卻不多。
不久前,記者走進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登上該縣境內的元寶山,在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負責人鄧敏敏的陪同下,探訪這片慕名已久的大苗山秘境。
元寶山地處廣西北部山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城北60公里處,因狀似金元寶而得名,屬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地帶,主峰青雲峰海拔2086米,是廣西第三高峰。它所處的地層是廣西最古老的陸地,因此也有“廣西祖山”之稱。
元寶山冷杉所結球果。蔣林林攝
山林好熊出沒
“雄、奇、險、幽、秀、野”,有人用六個字概括元寶山和貝江一帶的自然景觀,而鄧敏敏更側重於介紹保護區的前世今生。
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220.7公頃,其中核心區2019.8公頃,緩衝區971.5公頃,實驗區1229.4公頃,主要保護物件為元寶山冷杉及其生境和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前身是元寶山水源林保護區,2013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中心機構於2021年正式成立,為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此前作為縣林業局下屬二層機構。中心下設白竹、白坪、高坪、寨勞4個管理站和小桑、烏吉2個管護點。
保護區保存著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依海拔由低到高分佈著常綠闊葉林、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山針闊混交林以及山頂山脊矮林,形成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帶森林生態系統,是目前廣西境內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也是廣西境內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護區植物區系具有熱帶向溫帶性質過渡的特點,是研究古熱帶向泛北極植物區系轉變以及泛北極區系內的中國—日本向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過渡的重要地區之一,在植物地理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2022年7月15日,元寶山保護區護林員在巡山時發現了熊的蹤跡。包括熊的腳印、熊的糞便、熊走過的小路、熊吃剩的果子。通過這些痕跡,結合林區老人口口相傳的告誡,身為本地人的護林員都想到了一種動物——熊,它真的回來了!
次日,護林員把5部紅外相機安裝在發現熊蹤跡的山林裡,希望能拍到熊的身影。時隔1個月,8月16日,護林員上山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有一部紅外相機被打爛了,這是有收穫了嗎?護林員杜真把紅外相機中的數據導出,果然,一部相機7月23日拍到熊,另一部7月26日拍到熊從鏡頭前經過。
護林員杜真拿著被打爛的相機,猜測黑熊的活動情況:“可能是相機的感應燈引起了它的興趣,它聞了聞,把相機打掉,還用嘴咬,結果把相機咬爛了。”
護林員蒙永珍、潘東華以及元寶山保護區的眾多護林員,都是世代居住在元寶山腳下的本地人。他們從小聽說山裡有熊,甚至有人還親眼見過。但隨著人類活動範圍擴張,元寶山裡能觀測到蹤跡的熊也越來越少。護林員上一次遇熊,還要追溯到2014年。
元寶山上“熊出沒”的話題,讓人們紛紛認定,養得起熊的山林就是好山林,大苗山的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元寶山冷杉母樹。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室供圖
生態好冷杉茂
黑熊只是元寶山上的“明星居民”之一。2023年4-5月,在元寶山青雲峰附近海拔約1800米的森林中陸續發現4處、共140多庫存水晶蘭。水晶蘭已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是一種國家近危級珍稀植物。此次元寶山發現水晶蘭是繼2018年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水晶蘭後,柳州市境內第二次發現該物種。
水晶蘭通體雪白,晶瑩透亮,猶如冰雕玉琢,高約10釐米,頂部有個花朵,形狀酷似遊戲“植物大戰殭屍”中的豌豆射手。其長在層層疊疊的腐葉中,有些為孤立一朵,有些三五成群。據瞭解,水晶蘭屬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尤為苛刻,只有在人跡罕至、陽光稀缺、生態環境非常好且落葉重重的深山叢林裡才有機會看到。它不需要陽光就能發芽、開花、結果,因此又被稱為“幽靈草”“夢蘭花”“冥界之花”。
目前,保護區已知分佈有野生維管束植物1862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元寶山冷杉和南方紅豆杉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伯樂樹14種;屬廣西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5種以及蘭科植物62種。此外,保護區還保存了23種裸子植物,是廣西裸子植物分佈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探究已知有大型真菌219種。已知分佈有野生陸生脊椎動物345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有大小靈貓、雲豹和林麝等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有大鯢、黑冠鵑隼、鳳頭蜂鷹、蛇雕、蟒蛇、熊猴、紅腹錦雞、黑熊等42種。保護區還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候鳥種類較豐富,已知鳥類有205種。
但要說到最神秘的物種,那就非元寶山的旗艦物種元寶山冷杉莫屬了。在保護區海拔1650米以上的區域,生長著被稱為“活化石”的古生植物——元寶山冷杉。它們可稱得上是元寶山的“鎮山之寶”。
元寶山冷杉是我國獨有的第四紀冰川孑遺植物,也是我國分佈最南端的冷杉屬植物,元寶山是該物種在全球的唯一分佈地,種質資源極少,屬於全球瀕危物種,其生長對溫度和濕度有嚴格的要求,尤其對溫度要求更為嚴格,需要特定的生態環境,繁殖力低,天然更新能力和生活力較弱。1998年,元寶山冷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擬定的“針葉樹行動計劃”列為全球重點保護針葉樹種。目前野外種群數量802株,現有母樹多數是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老樹,非常珍稀,該物種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植物拯救工程。
元寶山冷杉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僅分佈在廣西北部融水元寶山,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由於它種群數量小、分佈範圍極度狹窄,生境環境要求苛刻,保護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工作條件艱苦。
科研人員歷經多年對元寶山冷杉的現有種群及其生態系統加以監測和保護。2022年新建佔地1600平方米元寶山冷杉繁育救護基地和實驗室各1個,更新了採種保育等設備,裝上了補光、除蟲、自動水肥等設施。同年11月,往基地移植冷杉幼苗2000多株。
同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舉行瀕危植物元寶山冷杉野外回歸活動,在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500米的區域回歸種植了100株培育6年樹齡的幼苗。截至2024年10月,保護區的元寶山冷杉繁育基地育苗2萬多株,野外回歸元寶山冷杉幼苗110,000 股,成活率85%以上。
多年開展元寶山冷杉野外回歸的經驗表明,海拔更高處,植株較易成活。為此,每到合適的時節,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肩挑幼苗,往往要在山路上跋涉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適宜回歸種植的地帶。元寶山冷杉幼苗一般生長6年以上才能達到回歸條件,野外回歸後,工作人員還會定期開展回歸地野外監測、生境維護等,並減少人為活動對其的干擾。
此外,保護區內山高谷深,溪河眾多,是融水縣境內主要河流的發源地。鄧敏敏說,近年來,柳州市地表水質連續5年蟬聯全國第一 ,飲用水質達標率100%,元寶山也有不少功勞。
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室主任羅定明介紹元寶山冷杉的特徵。人民網記者 王勇攝
科研好重宣教
從2012年開始,元寶山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合作,開展元寶山冷杉原生境、資源更新監測保護,人工繁育及野外回歸實驗,以期擴大其種群數量。
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室主任羅定明從事保護區工作20餘年,他長期參與元寶山冷杉繁育工作,見證了收集來的元寶山冷杉種子發芽后,幼苗生長十分緩慢,可能培育三五年還不足半米高,需要用心管護。2022年,保護區獲得100萬元“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資源拯救建設資金”,用於建設冷杉幼苗保育基地和種子培育實驗室,專案投入使用為開展瀕危物種的科研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保護區自建成以來十分重視生物多樣性科研保護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共同開展元寶山冷杉原生境和資源更新監測,同時進行人工繁育研究,並積極開展元寶山冷杉的野外回歸工作。
近年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指導下,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元寶山冷杉幼苗繁育基地和實驗室,出版專著2部、共同發表論文約20篇,有效保護和拯救了該物種及生境地。
同時,保護區聯合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合作或協助在該區進行了多次的專項科學考察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多次協助和配合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及區外的科研單位等在該區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調查、多學科綜合考察和元寶山冷杉、南方紅豆杉、黑熊等許多野生瀕危動植物調查及保護生物學、保護生態學研究專案,發表較多論文,並出版專著。
此外,與廣西師範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廣西科技師範學院和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共建校外教學教研實踐基地,每年到保護區開展野外教學或科研考察約500人次。探索嘗試開展自然教育研學活動,2024年暑期與廣西科學院教育中心共同舉辦元寶山探秘夏令營活動,師生共50人參加。積極開展自然生態保護科普宣教進校園,與融水思源實驗學校共建生態研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