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兒超重肥胖率超34% 但真正意識到的不多
更新于:2025-04-07 19:40:46

嚴遠

上海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超34%

真正意識到“肥胖是一種疾病”並就診的患兒不多,醫學專家呼籲及早干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記者會上專門用7分鐘談體重管理,並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2024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上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雖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但呈上升趨勢,超重和肥胖比例已超過四成。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超過3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並呈上升趨勢。

記者瞭解到,上海多家醫療機構已開設內分泌、減重等相關門診。儘管兒童超重肥胖率持續增加,但真正意識到“肥胖是一種疾病”並前去就診的患兒家庭寥寥。醫學專家呼籲,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不容小覷,家長應高度重視、及早干預。

沒覺得“胖乎乎”有問題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裴舟副主任醫師說,科室曾接診過這樣一個病例,13歲女孩可哥(化名)因發現脖子黑前往就診,經檢查發現已達到重度肥胖程度,合併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她爸爸媽媽一下子蒙了,“我們就是覺得她的脖子怎麼洗都洗不乾淨,萬萬沒想到已到了糖尿病的程度”。當醫生問家長:“之前沒覺得孩子過於肥胖嗎?”得到的回答是“孩子一直胖乎乎的,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此類情況,在兒童內分泌代謝科診室並不少見。專家直言,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體重已超標,有些覺得孩子胖一點很可愛,有的雖然發現孩子體重超標,但並不知道具體超出多少,還有的覺得孩子雖然肥胖,但沒有合併肥胖相關併發症,未引起重視。

無獨有偶,10歲的小明(化名)身高140釐米,體重有60公斤。“遠超同齡兒童,已經屬於肥胖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沈健接診時瞭解到,小明同大多數肥胖兒童一樣,平時愛吃零食、甜食,尤其喜歡油炸食品和碳酸飲料,運動量又小。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是導致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最主要原因。

為何兒童青少年肥胖不能大意?復旦兒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羅飛巨集表示,兒童青少年肥胖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增加兒童各系統疾病(如性早熟、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的發病風險,部分肥胖患兒由於外觀形體不佳,會產生強烈的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對心理的影響可能持續到成年,家長需要重視並積極干預。

岳陽醫院副院長姚政則介紹,從中醫角度來解釋,兒童青少年肥胖是由膏脂積聚體內所致,與痰濕淤滯密切相關,而膏脂來源於津液,與飲食和脾胃運化密切相關。小兒“脾常不足”,如運化功能失調,水液停聚於體內,日久凝聚成痰濕,聚而為膏脂,從而形成肥胖。

值得一提的是,兒童青少年肥胖的診斷標準與成人不一樣。裴舟解釋,成人主要依靠BMI(體重指數)來判斷超重,但兒童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診斷標準不一致。此外,兒童期肥胖產生主要是脂肪細胞數量增多,而成人期主要是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兒童期肥胖會延續至成年期,調查研究發現,6至7歲肥胖兒童成年肥胖率為50%,10至19歲青春期肥胖人群中70%至80%可發展為成年肥胖,並增加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

干預並非單純控制飲食

儘管兒童青少年肥胖發生率持續增加,但以兒科內分泌代謝科診療數據來看,真正因肥胖就診的不足10%,遠低於34%的發病率。為何當下“小胖墩”就診率不高?

裴舟分析認為,首先,家長對兒童青少年肥胖的認知仍有所欠缺,部分家庭缺乏科學餵養知識,過度依賴外賣或零食。亟須加強科普宣傳,提升全社會對肥胖的認知,包括肥胖的診斷、危害和防控措施,從源頭上減少肥胖的發生。其次,兒童青少年肥胖症適用的藥物匱乏。專家明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多種兒童減肥藥(包括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芬特明-托吡酯、司美格魯肽等),但目前國內沒有任何藥物被批准用於兒童肥胖症,干預手段相對單一。最後,學生學習壓力大,導致睡眠不足、缺乏體育運動、久坐時間長,也進一步加劇了肥胖風險。

兒童青少年肥胖干預起來並不簡單。羅飛巨集告訴記者,兒童和成人的減重原則不一樣。由於兒童青少年仍處在生長髮育期,減重需要減少體脂,但不能影響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長髮育,因此不能通過單純節食來控制體重,治療需要更為精細講究。

在復旦兒科醫院,針對可哥的情況,營養師為她制定了飲食計劃,內分泌代謝科用藥調整血糖,中醫科採用中醫外治的方法協助減重。可哥的家長非常配合,媽媽每周出一張功能表,嚴格按照營養師要求搭配營養餐,營養豐富又不重樣,同時熱卡也得到明確限制;爸爸每天帶著孩子運動。經過一年時間,可可體重下降了20公斤,已脫離肥胖範圍,血糖在不用葯情況下也達到正常範圍。“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減肥案例。”羅飛巨集評價。

小明接受的則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岳陽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兒科團隊凝練昇華“先天、後天同調”,推陳出新“病證結合—內外同治—身心同調”的新模式,首創“四位一體”療法,即中藥口服+外治+飲食運動調護+心理疏導,應用於兒童青少年肥胖等各類生長髮育疾病,最終取得了良好療效。“兒子瘦了10斤,體質明顯好了,精力更加充沛,運動能力也顯著提高。”小明媽媽說。

肥胖兒童青少年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尋求醫療機構説明?裴舟說,家長不能諱疾忌醫,要正視肥胖問題,不能拖到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才來院就診。也不能將體重管理門診當作“減肥速成班”,體重控制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長期堅持,生活方式干預是減重的核心,需要嚴格的自律,其他醫療手段都是輔助,不要妄想一兩次就診就能迅速減重。一般來說,遇到以下情況就需要就診——體重指數(BMI)超標,達到肥胖或超重標準;短期內體重增加明顯;出現頸部、腋下等部位黑棘皮,腹部皮膚紫紋;伴有多飲多尿、睡眠打鼾等癥狀。

預防肥胖提前至胚胎期

肥胖的低齡化,促使更多專家探索肥胖干預的最佳時間節點。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近期門診接診了4歲小男孩,男孩外形明顯肥胖,抽血化驗結果顯示,已有低密度膽固醇超標的指征。兒中心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師劉雲曼直言,孩子3歲前糖脂代謝異常、學齡期兒童餐后胰島素升高、脂肪肝、高血壓……這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中老年慢病”在兒科門診屢見不鮮。

“近年來不少學界觀點認為,健康管理的起始時間應提前至胚胎時期,肥胖干預也不例外。”劉雲曼告訴記者,兒童青少年肥胖的高危因素還包括父母肥胖、孕期體重增長過快過多、妊娠糖尿病、胎兒宮內營養不良和生長髮育遲緩、低出生體重兒、巨大兒、嬰兒期過度餵養等。“出生時體重超過4千克就屬於巨大兒,面臨肥胖的高危風險;學齡期如果BMI超過20,基本可判斷為肥胖。如果家長沒有做好持續的身高、體重監測,超重肥胖可能在生長的關鍵期對健康形成危害。”

到底哪個節點干預肥胖最有效?專家介紹,胎兒期、嬰兒期、脂肪重聚期(5至7歲)和青春期是生長髮育全過程中脂肪發育最活躍、脂肪細胞增殖最快的階段,也是容易發生肥胖的生理敏感期,上述幾個節點均是預防肥胖的關鍵視窗。已有研究顯示,6月龄前脂肪量百分比快速增加,可能導致嬰兒在2歲時肥胖風險增加。

“寶爸寶媽在備孕和孕期就需要關注孕前和產檢報告。”劉雲曼說,“長期(1至2年)接受專業人員面對面的健康諮詢,建議保持每月一次,這是應對生命早期1000天肥胖高危嬰兒的關鍵策略。”在她看來,備孕和孕期,寶爸寶媽都需要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均衡膳食,減少深加工食品攝入;哺乳期和輔食添加階段,優先純母乳餵養,輔食分階段添加餵養,切忌過量餵養。

社區醫院也開減重門診

隨著減重話題熱度持續升高,兒童青少年肥胖應引起充分關注。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20%公立醫院設立減重中心/門診,其中75%為減重門診,18%為隸屬於某科室下的減重中心,7%為獨立運營的肥胖診療中心/科室。

在上海,多家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相繼開設減重相關門診。以閔行區為例,華漕、虹橋、古美、梅隴等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開設減重門診。梅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趙睿男說:“社區開設減重門診旨在告訴居民,要將體重管理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健康習慣。做到科學飲食,控制熱量攝入,減少食用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堅持運動,增加能量消耗,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出現健康問題,應儘快諮詢醫生或營養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減重方案。”

減重門診除了現有干預治療手段,還可以拓展哪些範圍?記者查閱發現,肥胖率高達40%的美國,減重門診出現時間更早,服務也更多元。這其中包括營養補充劑與藥物提供(補充維生素等)、醫療設備與療程套餐(冷凍減脂等)、預防性護理與高頻服務(個性化營養方案、體重諮詢等),甚至因患者有一定重合度,將美容與健康產品等也納入其中。醫療保險政策相應給予支援,如根據《平價醫療法案》,肥胖篩查和基礎諮詢可由醫保支付,全美23個州要求保險公司覆蓋減肥手術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手術量的增長。

上海也有類似探索。就在不久前,徐匯區康健新村街道社區運動健康中心啟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基於區衛健委、區醫保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方深度合作,旨在探索醫療機構與運動場所之間的康復醫療相互轉接,推動“體醫融合”走實走深。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開闢青少年體適能運動區,引入專業團隊説明青少年正確運動、健康成長。

減重也要避免許多認知誤區。岳陽醫院營養科主任馬莉表示,如今網上飲食減肥方法層出不窮,但許多都存在誤區,如不吃晚飯或不吃主食、依賴單一食物,只吃低脂、無糖食品以及極低熱量飲食等。這些方法可能非但起不到減重目的,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她舉例,不吃晚飯看似能減少熱量攝入,但可能導致夜間血糖水準下降,引發強烈饑餓感,誘發暴飲暴食。長此以往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使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反而增加減重難度。至於完全戒掉主食,則會讓身體“斷電”,導致疲勞、情緒低落,甚至消耗肌肉,降低代謝,反而更難瘦下去。減重其實沒有秘笈,只有採取科學方法,減重效果才會持久。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泳 黃楊子)

我在達職等你
我在達職等你
2025-04-04 12:38:56
春風送暖招聘忙
春風送暖招聘忙
2025-04-04 13:24:34
今日,清明
今日,清明
2025-04-04 15:43:54
公益夜校 學門手藝
公益夜校 學門手藝
2025-04-04 15: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