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Chrome 到 新版 Firefox,一次意外的驚喜
更新于:2025-03-26 04:12:27

Chrome 的一些小煩惱

多年來,Chrome 一直是我的首選瀏覽器。Chrome 是事實上的瀏覽器標準。而且 Chrome 的擴展外掛程式豐富,可玩性很高。

由於 Chrome 和 Google 帳號深度綁定,因此可以在多個平臺上,通過Google賬號進行資訊同步。密碼、書籤和外掛程式都能無縫銜接,這確實很方便。

然而,Chrome 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問題,就是資源開銷巨大,Chrome Tab 過多時,電腦性能會有耗盡的感覺。有時打開幾個稍大一點的工具網站(例如:Figma),電腦風扇轉動的噪音就響起來了。要想流暢使用 Chrome 訪問多個Tab, 實際上一直對電腦記憶體和性能是有相當要求的。

有段時間,一些評測會說 8G 記憶體的 Mac 夠用了, 按我的使用場景推測,其它工具流不流暢我不清楚,Chrome 這一關肯定是過不去的。

恰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了新版的 Firefox。Firefox 其實是很老的瀏覽器了,一度快玩完了,以前我也介紹過多次,也包括基於 Firefox 的改版瀏覽器。我印象當中 Firefox 一直是一個不溫不火的 Chrome 備用替代品,但是我看的那篇介紹文章聲稱 FireFox 現在有了非常有意思的改進。於是我就試了一下,沒想到,這款老牌瀏覽器運行得意外流暢。即使同時打開多個標籤頁(我試了 20+ 個Tab),風扇也很安靜。

Firefox 的更多亮點功能

在使用 Firefox 的過程中,我發現它除了資源佔用更少,還擁有許多貼心的功能設計,讓日常瀏覽體驗更加順暢和高效。

1. 更智慧的標籤頁管理

Chrome 引入了標籤分組,我覺得並沒有根本解決標籤管理問題, 這個可以另外寫一篇文章。而 Firefox 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比如 Firefox 現在可以將所有打開的標籤頁集中在一個檢視中,按照最近 啟用時間 / 所屬視窗 / 標籤順序進行排列,我們還能方便地搜索某個標籤頁。

這一功能對那些喜歡一口氣開幾十個標籤頁的用戶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更棒的是,我們還能快速訪問最近關閉的標籤頁以及其他設備上的標籤頁。

我在 Chrome 上就安裝了類似這樣的外掛程式,Firefox 則是直接內置了這個功能。

2. Pocket:一鍵保存稍後再看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值得添加到我的最愛的連結,但又不想丟失。Firefox 內置的 Pocket 功能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只需輕輕一點,就能將這些連結保存下來,稍後再看,無需額外安裝擴展。這種小而實用的設計,為日常使用增添了不少便利。

這裡的 Pocket 就是我很久以前介紹的那款經典「稍後閱讀」工具。Pocket的收藏 多平臺可用, 自從早幾年被 Mozilla (Firefox 背後的組織)收購後,現在算是完全被 Firefox 內置(並綁定 Firefox 帳號)了。

3. 強大的隱私保護

Firefox 一直以隱私保護著稱。Firefox 擁有經典的「隱身模式」,雖然 Chrome 也有「匿名模式」,但是,實際上我們要牢記,Google 當然知道 我們在「匿名模式」覽些什麼,人家是一個廣告公司,瞭解用戶的行為是他的職責。而在 Firefox 的隱身模式下,至少不用擔心被 Google 收集這些資訊。

現在,Firefox 的 Relay 功能更可以生成隨機郵箱別名,用於註冊網站時保護你的真實郵箱位址,不僅有效減少垃圾郵件,還進一步提升了隱私安全性。對於注重隱私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個加分項。

Firefox 有內置的 Proxies 設置, 不用修改 OS 的網路設置,我很久以前就一直超級喜歡這個功能。同樣我在 Chrome 里也安裝了 Switchy 之類的外掛程式來實現, Firefox 則一步內置到位了。

4. 內置截圖工具

相比需要藉助開發者工具才能截圖的 Chrome,Firefox 的截圖工具更加直觀易用。只需右鍵點擊,就能選擇截圖範圍,甚至可以自動識別網頁元素,生成精準的截圖。這對需要頻繁截圖的用戶來說,簡直是個福音。

5. 支援 AI 的右鍵快捷功能

如果我們是 ChatGPT / Gemini / Claude 等 AI App的常用使用者,Firefox 的右鍵功能表還提供了快捷操作,比如直接發送提示詞進行總結或解釋。這一功能讓你在處理文本或分析資訊時更加高效,尤其適合需要快速處理內容的工作場景。

而且,AI 應用的結果直接子啊瀏覽器內「分屏展示」,非常方便和高效。我一度覺得,瀏覽器外掛程式做什麼「AI總結」之類的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以後這都是瀏覽器標配。我最近拿到一個新的瀏覽器產品的邀請測試帳戶,產品名為 Deta Surf, 也是一個 基於 AI 的瀏覽器,基本上也充分運用了 AI 和 瀏覽器深度結合的功能,這是現在的潮流。

6. 其他貼心細節

畫中畫功能:可以將任意視頻彈出到小視窗中,在流覽其他頁面的同時繼續播放。

更靈活的搜索體驗:Firefox 的位址列預設支援自由選擇不同的搜尋引擎,而 Chrome 通常只能使用預設引擎也就是 Google(想用其它引擎的話,需要額外設置)。

靜音自動播放視頻:不用擔心隨機跳出的視頻突然發出聲音嚇一跳了。

寫在最後

說了這些,其實 Firefox 更像是一個貼心的定製瀏覽器,把我常用的外掛程式都變成內置功能,現在又加上 AI 集成,還有原本就很不錯的隱私保護機制,這些都值得稱道。

當然,Firefox 也並非完美無缺。例如,它目前不支援 Chrome 的 PWA(漸進式網路應用) 功能,無法將網頁直接創建為桌面或任務列應用。另外,Firefox 的移動端也遠沒有桌面端強大。我目前不打算使用 Firefox 作為重度的 Web App 瀏覽器,但我覺得很適合作為一個閱讀材料,獲取資訊的瀏覽器。

按我個人觀點,選擇工具,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愉快。從 Chrome 到 新版的 Firefox 不僅可以看到性能和效率上的提升,也有體驗上的提升,算是收穫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吧。

Like

Share

Popula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