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浪姐6》30人名單揭曉時,不少觀眾直呼“太素了”——沒有頂流、沒有大Vocal、沒有頂尖舞者,連海外姐姐都只剩3個。
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這看似“三無”的陣容,或許藏著節目組最聰明的選擇。
這季名單里最能扛流量的吳宣儀,在2025年這個時間節點已是出道7年的“老女團人”。
在小圈子裡,每天期待她的上下班路透圖的網友的確不少,但社交平台討論熱度似乎卻不如往季王心淩、美依禮芽等出圈選手。
這種“粉絲狂熱、路人冷淡”的現象,印證了網友對養成系偶像的審美疲勞。
節目組或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從主題曲站位來看,60多歲的葉童和文藝范王珞丹被安排雙C位,而非流量更高的吳宣儀。
這種選擇頗有深意,葉童手握《新白娘子傳奇》《我愛妳!》等國民作品,王珞丹有《奮鬥》《杜拉拉升職記》等代表作,她們或許更能撬動普通觀眾的情懷。
本季專業歌手僅有王蓉(《小雞小雞》原唱)、蔣一僑(《中國好歌曲》學員)、毛衍七(VaVa)、樂隊和聲劉禹彤四人。
其中,國民度最高、有神曲打底的王蓉一公即淘汰的消息已傳遍網路。剩下的選手裡,蔣一僑在《我們的歌》中的表現非常一般,毛衍七作為一個說唱歌手更是扛不起聲樂專業的大旗。
至於劉禹彤,雖然在回春丹樂隊的演出中展示過歌喉,但通過簡單的亮嗓也只能聽出氣息不錯,整體唱功如何有待觀察,而且她的知名度實在是太低了。
舞蹈方面更顯尷尬。
吳宣儀(海南師範大學舞蹈系)、管樂(北京舞蹈學院)、蔣夢婕(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張小婉(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譚薇(武漢歌舞劇院舞蹈中專班)等姐姐雖科班出身,但畢業后均未成為專業舞者。
她們的基本功或許還在,但業務能力肯定生疏了,整體舞蹈實力和專業舞者應該都有差距,更沒法和《浪姐3》的唐詩逸、朱潔靜兩尊大神相比。
這屆姐姐看似戰鬥力平平,實則暗藏玄機。節目組埋下的三張王牌,或許能打破《浪姐》系列近年來的疲態。
王牌一:故事型選手扎堆。
江一燕帶著“文藝女神”與“建築獎爭議”雙重標籤,侯佩岑頂著“周杰倫前女友”頭銜——這些自帶話題的姐姐,天然具備人物成長線的戲劇張力。
王牌二:冷門黑馬潛力股。
卡琳娜作為頂級COSER,中性風造型在路透中已引發熱議;泰國演員月亮姐姐(Noon)中文流利且自帶《真愛無價》情懷濾鏡;李嘉琦(津津美 洋子)的喜劇天賦,可能在真人秀環節意外出圈。
王牌三:差異化人設互補
當30位姐姐中既有葉童這樣的影壇前輩,又有李藝彤等新生代愛豆,還有房琪這類文化博主,節目組完全可以通過“代際碰撞”“跨界合作”製造新鮮感。比如61歲葉童與28歲卡琳娜的合作舞臺,光是想像就充滿看點。
當然,以前不是沒有出現過“代際碰撞”“跨界合作”的案例,但怎樣避免“前輩強勢壓制後輩”“咖位小的網紅淪為背景板”之類的離譜操作,是節目組應該思考的問題。
《浪姐4》強捧謝娜導致劇本痕跡過重,《浪姐5》讓陳昊宇“逆襲”故事貫穿全程卻口碑翻車,都證明觀眾早已厭倦了硬凹人設。
反觀群像較為成功的《浪姐1》《浪姐3》,正是通過“姐姐茶話會”“宿舍日常”等場景,讓寧靜的耿直、萬茜的颯爽、王心淩的堅韌、唐詩逸的謙遜自然流露。
《浪姐4》《浪姐5》的宿舍日常寥寥,真人秀部分遜色太多,經常靠一些不出彩的內容水時長。
《浪姐6》初期把錄製地搬至海南海邊,露天舞臺和熱帶氣候本身就能激發更多真實反應。若節目組能減少修音、保留姐姐們汗流浹背的排練鏡頭,或許能復現第一季、第三季的鮮活質感。
當實力派稀缺、流量派失靈,最聰明的做法或許是“去中心化”。
參考《浪姐3》王心淩的翻紅奇跡,節目組只需做好兩件事:一是,提供足夠多元的舞台類型(如加入樂隊live、情景唱演等新形式),保證每位姐姐至少有一次高光時刻;二是,合理調整剪輯側重,讓所有姐姐都被看見。
這屆看似“要啥沒啥”的陣容,反而可能成為回歸初心的契機。畢竟,觀眾早已厭倦了工業糖精般的完美人設,真實鮮活的人生切片才是30歲+女性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