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折的臨期護膚品,小紅書能否跨越“假貨”難關?
更新于:2025-03-26 03:38:38

在小紅書這個充滿活力的社交平臺上,臨期護膚品以極低的價格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海藍之謎、蘭蔻、嬌韻詩等大牌護膚品,價格低至專櫃價的一折甚至更低,這樣的誘惑讓不少消費者心動不已。然而,當這些看似撿了大便宜的消費者收到貨後,卻往往發現所謂的“臨期”護膚品與正品相去甚遠,假貨橫行,維權之路更是艱難無比。

據《IT時報》報導,多位消費者在小紅書上購買了臨期護膚品后,都遭遇了假貨問題。這些消費者表示,他們收到的商品與正品在外觀、質地、氣味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防偽碼掃描出來的結果也是賣家自製的網站,而非正規的海關官方溯源碼。當消費者試圖退貨退款時,賣家往往以拆封不退為由拒絕,要求消費者提供CMA認證鑒定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然而,這些機構對個人提供檢測服務的極少,使得消費者維權無門。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賣家還通過小紅書筆記引流,將消費者引導至微信、微店、有讚等平台進行交易。這些平臺上的交易往往更加隱蔽,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維權更加艱難。有的消費者甚至在維權過程中發現店鋪已經關閉,賣家拉黑微信,平臺也無法聯繫到商家。

據《IT時報》報導,小紅書上的臨期護膚品店鋪大多集中在廣東省,但營業執照卻散佈在全國各省市。這些商家大多是個人獨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無法提供任何正品資質。他們聲稱的貨源也五花八門,有的說是免稅店貨源,有的說是買手掃貨,還有的說是撤櫃產品。然而,這些貨源都無法得到證實,價格也是參差不齊,貨源混雜。

行業人士透露,臨期“下水道”管道已成為假貨的天堂。由於消費者難以判斷臨期產品的價格是否合理,一些不法商家便趁機制售假貨。這些假貨往往是從香港地區中轉的海外貨源,更便宜的是在內地回收空瓶灌裝的。二手交易平臺上高價回收貴價護膚品空瓶的現象也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這些空瓶大多流向了制假售假產業鏈。

律師指出,小紅書作為平臺方,應履行“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對商家資質進行“形式審查+實質抽查”雙重機制。然而,小紅書在電商之路上狂奔的同時,似乎忽略了這些基本的責任。平臺上的臨期護膚品筆記充斥著虛假宣傳,引流至站外交易逃避監管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對於消費者而言,維權成本高、難度大是他們普遍的心聲。他們不僅要保留完整的證據鏈,還要面對賣家和平臺的推諉扯皮。即使最終能夠退貨退款,也往往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小紅書上的臨期護膚品亂象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平臺方應加強監管力度,建立美妝專業審核團隊和價格異常波動預警機制,清退售假商家的關聯企業。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避免被低價誘惑所迷惑。在購買臨期護膚品時,一定要仔細核對商品資訊、賣家資質和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陷阱的市場中保護好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