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顯然被低估了
更新于:2025-03-26 02:56:19

顯示|虎嗅黃青春頻道

作者|商業消費主筆 黃青春

題圖|視覺中國

微信、遊戲、AI 全面開花,騰訊再一次走到了“爆發前夜”。

 

3 月 19 日港股盤后,騰訊向市場遞上 2024Q4 及全年財報。

  • 表面上,騰訊更能幹了:2024 年營收同比增長 8% 達 6602.57 億元;Q4 營收同比增長 11% 達 1724.46 億元,重回兩位數增速;

  • 實際上,騰訊更會賺了:2024 年凈利潤同比大增 68% 達 1940.73 億元;Q4 淨利潤同比激增 89.91% 達 513.24 億元,超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2024Q4 經營利潤(Non-IFRS)同比增長 21% 達 594.8 億元,推動 Q4 經營獲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27% 上升至 30%。

與之對應,Q4 毛利同比增長 16.9% 達 906.53 億元,推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53%,主要得益於(高毛利率的)本土市場遊戲、視頻號及微信搜一搜等業務的強勁增長。

概言之,騰訊 2024Q4 各項核心指標均是上揚曲線,且凈利潤、毛利、經營利潤均跑贏營收增速——若將時間軸拉長,營收七連增、經營利潤連續九個季度跑贏營收增速,業務修整步入成果兌現期。

當然,業績“穩質增量”背後,騰訊組織瘦身結束,人員重回擴張週期——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騰訊共有110558名員工,同比(2023 年 12 月 31 日員工數105416人)增加 5142 人,環比(2024 年 9 月 30 日員工數108823人)增加1735人,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員工正增長。

 

騰訊遊戲,王者歸來

 

緩緩鋪開騰訊 2024Q4 財報,增值服務、營銷服務、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三大主營業務收入齊增,各業務整體佔比與上個季度變化不大。

首先,增值服務依然是騰訊泵血的核心支柱,2024Q4 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4% 達 790 億元;其中,回暖的遊戲業務站穩雙位數增速,收入同比增長 20% 達 492 億元,極大提振了 IEG(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的士氣。

 

拆開來看,Q4 本土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23% 達 332 億元,創近三年新高,且連續兩個季度穩住雙位數增速勢頭。

 

一方面,遊戲行業回暖明顯,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推動 Q4 本土市場增速強勁——Sensor Tower 發佈的《2025 年移動遊戲市場報告》顯示,全球移動遊戲用戶的應用內購買支出結束“兩連跌“,2024 年同比增長 4% 至 810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只有 4 款遊戲流水首破 10 億美元大關,騰訊獨佔兩席,分別是《地下城與勇士:起源》以及《Brawl Stars》。

另一方面,騰訊長青遊戲矩陣從 12 款增至 14 款(騰訊財報將年流水超過 40 億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超過 500 萬的手游或超過 200 萬的 PC 遊戲定義為長青遊戲),“長青遊戲戰略”初見成效。

具體來看,旗艦長青遊戲中,《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表現是“兩棵搖錢樹”——10 月 27 日,《王者榮耀》再度官宣 DAU(日活躍用戶數)破億,意味著其上線第九年 DAU 仍處於億級水準;《和平精英》則因新賽季更新及高品質皮膚賣爆,9 月流水同比大增 24%。

其他長青遊戲方面,上線四年的《金鏟鏟之戰》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Sensor Tower 統計,2024Q4 《金鏟鏟之戰》流水同比增長 30%,連續八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

至於具備長青潛力的新遊,去年 9 月底上線的《三角洲行動》註冊玩家已突破 4000 萬,其在第三方網吧遊戲熱力榜上穩居 Top 5,今年 2 月躥至 Top 3;《無畏契約》亦表現穩健,今年 2 月熱度幾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更重要的一個趨勢是,2024 年騰訊新一線產品開始嶄露頭角:《金鏟鏟之戰》《無畏契約》《火影忍者》《暗區突圍》《三角洲行動》以及 LOL 手游、CF 手游均躥到細分品類頭部,甚至第一的位置。

這恰恰符合騰訊對遊戲業務發展的調整——2023Q3 財報會議中,騰訊管理層表示:“未來將聚焦於維持和增長長青遊戲,同時創造有潛力成為長青遊戲的新遊戲——這意味著我們將更加聚焦於少數遊戲而不是做很多的新遊戲。與此同時,必須給每款遊戲很強的定位、非常強的品類和玩法,投入很高的人力和製作價值,以便超越玩家的預期,成為遊戲市場上的品類領導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4Q1 騰訊遊戲扭轉下滑趨勢時,虎嗅就預判本土市場基本恢復了增長活力,只不過彼時受財務遞延影響——若剔除該因素干擾,7、8 月 DNF 手游持續蟬聯暢銷榜第一、《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加速回暖、《極品飛車:集結》《三角洲行動》新品加持,Q3、Q4 遊戲業務必定在財報拉出陡峭上揚曲線。

再來看國際遊戲市場,2024Q4 收入同比增長 15% 達 160 億元,刷新季度收入新高——主要受益於《荒野亂鬥》《PUBG MOBILE》的強勁表現,以及《流放之路 2》搶先體驗版的發佈。

 

具體來看,騰訊旗下的《PUBG MOBILE》《Brawl Stars》等遊戲在海外表現出色,其中以《Brawl Stars》為主要代表的 supercell 遊戲人氣急升,實現活躍用戶和遊戲流水的明顯增長——另據 supercell的披露,2024 年公司總收入達 28 億歐元,同比增長 77%;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 8.76 億歐元,同比增長 78%,創下 supercell 的歷史新高。

 

這也就不奇怪,馬化騰為何會在今年 1 月的騰訊年會上用“非常爭氣” 定調過去一年遊戲業務的表現。

而且,延續 2024 年遊戲業務的“火熱手感”,騰訊順勢在 2025 年前兩個月上演了一場“王者歸來”的戲碼:

  • 先是在 SensorTower 公佈的 1 5 月中國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中獨攬TOP5,穩居中國手游發行商全球收入冠軍;

  • 接著在 SensorTower 公佈的 2 5 月中國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中再次包攬TOP4。

如此強勢的市場表現,就連高盛也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預測:2025 年騰訊遊戲會在 2024 年的高基數之下繼續保持 10% 的增速。

 

當然,IEG 的“自我革新”也極大提振了業務信心——2025 年才過去兩個月,IEG 已連續推動兩輪架構調整,一月一調整的頻率足見騰訊遊戲變革的決心。

以 2 月 IEG 架構調整為例,騰訊內部員工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 從短期影響來看,國內發行線調整,產品及人員彙報線並未出現太多變化,只是通過架構調整明確按照品類做遊戲的策略,業務方向更細分、更垂直深耕;

  •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騰訊長青遊戲戰略的推動,這樣的業務調整會越發頻繁,或許每月都會進行、只是層級與規模會不同,以實現小步快跑。

此外,IEG 經常會在內部推動一些局部調整,涉及方向大致圍繞長青遊戲、新玩法和新賽道、全球化和投資等業務話題展開。

 

是時候重估微信了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 2024Q4 營銷服務在外部承壓之下,收入依舊同比增長 17% 達 350 億元;全年累計收入更是同比增長 20% 達 1214 億元,躋身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這背後,微信作為核心“引擎”,可謂居功至偉。

財報顯示,2024Q4 微信及 WeChat 合併月活躍賬戶數增至 13.85 億,環比凈增 300 萬,外界驚訝於微信在高基數上仍能保持滲透,騰訊內部則越發凸顯微信生態之於集團的重要性:

  • 一方面,受益於微信生態的高品質廣告收入和 AI 技術應用,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庫存需求越發強勁,季度內大多數重點行業的廣告投放均有所增長;

  • 另一方面,微信生態全面升級,微信搜一搜、微信小店、視頻號、小遊戲及小程式等業務表現亮眼。

先說小程式,生態持續活躍,Q3 交易額就已突破兩萬億元(包含餐飲零售、交通出行、民生繳費等多個場景的線上線下服務),恰恰符合五年前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的預判,“小程式的使命是讓創造價值的人獲得回報,騰訊如果自己壟斷頭部流量,那整個生態就沒有了,微信希望建立一個讓創造者體現價值的市場,一個非常活躍、充分競爭的市場。”

尤其,依託小程式生態的小遊戲風頭正盛:微信小遊戲團隊在“2025 微信公開課 PRO 小遊戲專場”分享,過去一年,微信小遊戲的月活穩定在 5 億,14 日留存超過 50%,前三季度 IAA 小遊戲(通過廣告變現盈利的超休閒遊戲)變現規模同比增長 30%,有超過 900 款 IAA 小遊戲年流水過百萬。

其次是搜索,微信搜一搜檢索量快速增長,通過接入混元、DeepSeek 等大模型,顯著提升搜索智慧化與精準度——眼下,騰訊自研模型驅動的搜尋結果已覆蓋超過 90% 的問答類搜索。

 

最後是交易生態,雖然視頻號依託 AI 優化內容推薦與廣告投放,Q4 季度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60%;但是,微信商業化短期“風向標”還要看微信小店。

遵照馬化騰“讓狀態最好的人上場”的意志,微信小店在 Q4 搖身一變成了微信生態至關重要的“中樞”——依託微信生態的社交、內容與支付能力,2024 全年微信小店 GMV 同比增長 192%,訂單數量增長 125%。

這背後,隨著微信小店串聯小程式、視頻號擴大至微信全域,進一步刺激服務商角色橫向擴容。虎嗅瞭解到,微信小店 2024 下半年簡化商家入駐門檻後,新增超 300 個開放類目,全年微信生態內商家數較去年翻了一倍,平臺通過服務商開拓超過 41 個產業帶,微信生態累計入駐服務商已超3000家,服務商家數量超過40000家。

至此,“小步快跑”的創新闖勁疊加供給端陡峭的上揚曲線,自然帶動微信交易生態蓬勃的生命力——經營勢能投射到消費端,兩句話便可概括 2024 年的微信交易生態:高價值用戶持續活躍,人群結構更加豐富多元。

穿透到具體用戶畫像,微信團隊分享了三組關鍵數據:

  • 一是,微信 25 歲以上用戶佔 97.7%,較其他平台購買力更強;

  • 二是,微信交易生態男性較去年有了更多購買行為;

  • 三是,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佔比 32%,二三線城市佔比 40%,四五線城市及海外使用者佔比 28%,高線城市消費市場佔比超 70%。

此外,隨著微信小店打通公眾號、服務號、視頻號、搜一搜等入口,交易生態內正衍生出新流量場景。例如,2024Q4 上線的“送禮物”功能,本質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讓商品在社交關係中流轉,卻意外在商家群體激發出高昂的參與熱情:

  • 一方面,“送禮物”激發出商家無限的創意,如商品包裝盒放入送禮卡片及小店碼;甚至,很多商家在線下店面已將送禮功能介紹放在外面,通過這種方式把微信小店從線下帶到線上。

  • 另一方面,一些商品的傳播路徑發生了有趣變化,以前商家要麼買搜索要麼投流,要花很多錢做行銷,小商家在生態內生存空間很小;“送禮物”能力長出來后,好友口口相傳形成鏈式傳播,為小商家、定製產品湧現了新的平台機會。

以東方甄選微信小店為例,2025 年元旦和除夕夜期間,其送禮訂單較前一日分別暴增 1622% 和661%,除夕夜全天 GMV 超 500 萬。目前,東方甄選送禮訂單在整體訂單中佔比已達 85%,部分重要公休日時佔比超過 90%。

當然,從微信 2024 下半年的行軍速度來看,重點強化服務商與商家的撮合能力、簡化平臺政策仍會成為 2025 年的主旋律。虎嗅瞭解到,微信小店近期針對帶貨者業務明確了 2025 年的三個重要方向:

  • 一是,繼續探索微信生態全域問題,聚焦在帶貨者體驗鏈路上做產品及功能升級,2025 年會提供粉絲經營工具和能力(如上線“帶貨里程碑”功能);

  • 二是,扶持雙選會,高效撮合商家與帶貨者;

  • 三是,持續助力帶貨孵化機構穩定經營,會儘快上線“在線簽到”功能。

某美妝品牌負責人向虎嗅分析,“公私域聯動”或將成為接下來微信小店核心經營路徑。“團隊復盤市面上比較成功的冷啟動視頻號帶貨,品牌都非常重視前期目標拆解、人員分配、IP 曝光打造以及用戶增長,存在強大私域流量用戶沉澱及經營能力。”

概言之:微信再次成為騰訊財報中“最靚的仔”——視頻號拉廣告,小程式拉金融支付,微信小遊戲拉高毛利率,微信小店撐起交易生態——向來“克制”的微信,開始由線到面推動商業化提速。

390億猛砸AI,騰訊不心疼

 

最後,將目光拉到騰訊新的發展“重心”上——騰訊 ToB 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受到巨集觀環境波動影響,Q4 收入同比微增 3% 為 561 億元。

先看金融科技部分,按照騰訊財報的說法,金融科技服務收入的增長,反映了理財服務及消費貸款服務收入增長,而商業支付服務收入則同比大致穩定。

再看企業服務部分,增長主要是商家技術服務費及企業微信收入增長所驅動。財報顯示,騰訊會議 Q4 收入同比增長超 40%,AI 功能月活增長至 1500萬,企業微信收入同比翻倍。

事實上,2015 年至今騰訊持續布局產業互聯網,此後即便短期業績承壓,其仍保持對戰略業務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這背後邏輯並不難理解:當騰訊已成為貫穿數萬家企業、千億就業崗位的連結管道,能否構建起包括伺服器、操作系統、晶片、SaaS 等在內的完整自研體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生態重構的進度,以及能否蛻變為廣義的互聯網入口。

 

為此,騰訊不惜下血本,持續在技術投入上“燒錢”——2024Q4 狂砸 390 億元搞 AI 基建,約占騰訊單季利潤的 76%;2024 全年資本開支更是同比激增 221% 至 767.6 億元、創歷史新高,直接將市場預期的 260 億元秒成了渣。

“目前 AI 生態還在早期,各行各業都會受益於 AI 普及,相信每個行業都會擁抱這個機會。我們業界和梁文鋒都有交流,很敬佩市場上出現獨立、開源的產品,我們非常尊重。”馬化騰表示,在具身智能領域,騰訊希望成為所有機器人廠商的合作夥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體。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春節後,騰訊元寶一度通過“鈔能力”先超豆包、再超 DeepSeek,最終於 3 月 3 日登頂中國區 APP Store 免費榜,一切似乎又回到了移動互聯網卷投放、搶管道入口的“暴力燒錢”路徑。

對此,騰訊總裁劉熾平在今天的騰訊年報溝通會上表示,從 2 月到 3 月,元寶 DAU(日活躍使用者 數)增長超 20 倍,成為中國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動應用。“但是未來不會純粹靠投流來獲得使用者,會更加關注留存率,也會通過有機聯動方式使元寶和其他產品進行進一步協作,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隨後,劉熾平重申騰訊對 AI 投入的決心,“去年全年騰訊的資本開支突破 768 億元,同比增長 221%,相當於收入的大約 12%;其中,四季度資本支出增加非常顯著,因為季度內購買了更多 GPU 以滿足推理需求,我們計劃在 2025 年進一步增加資本支出,預計將占收入的低兩位數百分比。”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資本開支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同比三位數增長,七年累計投入達到驚人的 3403 億元,足見騰訊本輪押注 AI 軍備競賽的決心。

等於說,騰訊調整生長路徑,數實經濟重心越發向著 AI 傾斜——過去一年,基於“自研+開源”的多模型策略,騰訊已推動全域業務加速融合 AI 進程:

  • 一方面,騰訊自研混元大模型推出混元 T1 和 Turbo S,現已接入 700+ 內部場景;

  • 另一方面,騰訊元寶、微信、ima、騰訊文件、QQ瀏覽器、騰訊地圖、QQ音樂、騰訊理財通、搜狗瀏覽器等產品紛紛全面部署混元大模型與 DeepSeek-R1 模型,進一步擴大了 AI 服務的覆蓋範圍。

 

對此,馬化騰表態,“數月前,我們重組了 AI 團隊以聚焦於快速的產品創新及深度模型研發、增加了 AI 相關的資本開支、並加大了對原生 AI 產品的研發和行銷力度。我們相信這些加大的投資,會通過提升廣告業務的效率及遊戲的生命週期而帶來持續的回報,並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虎嗅商業消費主筆黃青春、黃青春頻道出品人,關注文娛社交、遊戲影音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6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