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9日報導,谷歌X實驗室日前發佈了Taara晶片,這是谷歌尋求利用光能實現廉價、無線、高速互聯網的最新進展。
這種“指甲大小”的晶元使用軟體控制的光源來引導兩點之間的數據編碼光束。在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兩個Taara晶片成功地在戶外約1公里的距離內以每秒10千兆位的速度傳輸數據。
該專案的總負責人馬赫什·克里希納斯瓦米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相信,這是矽光子晶元首次在戶外以如此遠的距離傳輸如此大容量的數據。”
X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希望,Taara晶片可以為難以鋪設傳統光纖電纜的地區提供類似光纖的網速。這些傳統電纜通常埋在地下深處,因此在偏遠地區或複雜地形(如山區和森林)中進行布設不切實際。然而,這對Taara晶片來說不是問題。
同樣,由於Taara晶片使用的光頻與5G等無線電頻段不重疊,因此Taara晶片不必與佔用頻寬的其他信號競爭。
克里希納斯瓦米說,開發Taara晶片旨在通過減少基礎設施的規模和成本、尤其是通過創建多個Taara晶片設備連接在一起的網狀網路,使高速網路連接更便宜,更容易部署。
然後,這些設備可以直接交換數據,在Taara晶片節點存在的任何地方提供高速、易於擴展的網路覆蓋。
克里希納斯瓦米說:“通過使用部署在全球網狀網路中的晶元,我們看到了將高速互聯網帶到服務不足地區的機會,重新思考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方式,為自動駕駛汽車等技術實現更快、更安全的通信。”
光纖電纜包含微小的塑膠或玻璃束,以光脈衝的形式傳輸數據。這些電纜在遠距離傳輸高速數據方面極其有效——遠遠勝過老式的銅纜,後者以更慢的電信號傳輸數據,更容易受到干擾。
Taara晶片也以光信號的形式發送數據;不過,它不必部署需要現場維護的地下電纜和網路。克里希納斯瓦米說,這意味著它可以“在數小時內完成安裝,而不是鋪設光纖所需的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
Taara晶元實際上是谷歌X實驗室已有發明成果的更新、更小版本,原產品名為Taara Lightbridge,大小與交通信號燈類似。Taara Lightbridge的特點是實體外殼和由“鏡子、感測器、精密光學儀器和智能軟體”組成的系統,以使光束對齊到需要的位置。當兩道光束相互鎖定時,它們就形成了一個安全的鏈路,能夠以每秒20千兆位的速度傳輸數據,最遠可達約20公里。
克里希納斯瓦米說,Taara晶片將於2026年在X實驗室的下一款產品中得到應用,該公司尚未透露具體產品。與此同時,谷歌的研究部門已經邀請研究人員和業餘愛好者接觸該產品,以探索其潛在應用。(編譯/胡溦)
Taara晶片原型局部圖(谷歌X實驗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