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擁抱過後熱情還沒退場,也許我們可以愛出點名堂”
2021年當劉戀寫下這首《在場》的時候,她可能不會想到,一年之後的2022,她會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並且成為全職音樂人。2023年她開始頻繁的參加綜藝,2024年參演了一部愛情電影。
3月16日晚,人物2025「女性力量」演講活動盛典如期舉行,攜手十位女性,講述「在場」的故事,其中自然有劉戀。
從歌曲《在場》到《在場》演講,短短幾年,劉戀的人生彷彿按下了加速鍵。
說起來,劉戀和這場演講有著天然的契合。
她滿足“好女孩”的定義,懂事好學,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十分出色。
這個角色也讓她的內心備受煎熬,討好型人格與內心世界終究爆發了衝突;“價值=外部認可”的等式,在遭遇外部衝擊時帶來的“自我否定”終於把劉戀帶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她身上,也有著眾人追逐的“女性力量”,她盡可能與壓抑情緒周旋,一直在尋找擊碎枷鎖的方法。
她沒有坐以待斃,這個擅長說“好”的孩子,至今仍在學習如何向別人坦然說“不”。
她說她不喜歡“懂事”這個詞,覺得言下之意就是“她善於壓抑自己的個人需求”。
她也確認了一種生活:她希望自己活得野生,活得自由,無論多大,愛她和她愛的人都可以在場。
【斜杠青年有自己的煩惱】
劉戀身上的標籤很多。她畢業於北大考古系,自然被人冠以“北大學霸”的名頭。不過對於這一稱謂,劉戀本人並不熱衷,她更常提及的除了音樂人這個身份,便是4A公司的營銷總監。
將近十二年時間,劉戀一直從事兩份職業,白天在廣告公司像今天這樣跟PPT打交道,晚上跟音樂和舞臺打交道,是非常典型的斜杠青年。這個過程,曾經令她感到充實。
在奧美廣告工作的經歷,培養了劉戀卓越的洞察能力。細膩感受目標群體的情感變化,深刻理解客戶的諸多需求,還要掌握文案、腳本、拍攝等等一系列內容。這些不只讓她獲得了音樂上的靈感,也掌握數不勝數的工具。
但這一切伴隨著三十這個數位,戛然而止。
當工作的激情退卻,面對的是日復一日的日常瑣碎,和對音樂道路極為不確定的焦慮。專輯7年才勉強憋出一張,工作是日復一日寫著自嗨式的廣告。事業陷入機械般的重複,生活上剛剛結束一段不健康的感情,如同這個時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焦慮也存在於劉戀的人生當中。
這一切的根源,或許是源於「我需要證明自己有價值才能被愛」的潛意識,換句話說,就是討好型人格。
是的,北大畢業,4A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創作出無數優秀歌曲的“別人家孩子”劉戀,竟然是討好型人格。
剛聽到時,我很震驚,仔細想想,又很合乎情理。
因為作為一個成績好又懂事的姑娘,陷入這樣的場景實在再正常不過了。她們努力、聽話,永遠在說“好的”“沒關係”,卻在一次次的忍讓中,丟失了自我認同的能力,時常迷失在他人的評價里,需要尋求外界的稱讚與認可來實現自我價值。我感同身受,因為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一個“懂事”的孩子。
只是,劉戀更有天賦,考上了北大考古系,成為了4A公司的創意總監,甚至剛剛出道,就拿下了金曲獎“最佳新人”,但她依然在面對日常瑣碎的工作,依然受到“懂事”二字的困擾,無法跳脫名為平庸的牢籠。
歸於庸常是比死亡更不能接受的事情。
當你完成了長輩們的期待,卻仍然無法獲得內心的滿足時,自然會陷入掙扎。
於是,劉戀開始學著說不。
她選擇的方式,自然是帶她短暫跳脫日常的音樂。
她開始在每個生日寫一首歌,做為自己活著的證明;她開始上節目挑戰自我,頂著“打工人勇闖娛樂圈”的段子,以接近素人的身份面對娛樂圈的驚濤駭浪。
【我再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了】
一個習慣自我客體化的人,通常依賴於外在評價。
當他們面對一個小群體時,這種情況還可以延續,畢竟他們只需要取得不錯的成績就可以收穫父母的稱讚,應付公司里的領導和客戶也不算太過吃力,何況劉戀考上的是北大,剛出道就有還不錯的成績。小範圍的外界評價撐起了劉戀了自信,也讓她受困於他人的評價中。
然而當面對的群體變成普羅大眾,一切就變得難以為繼。
四面八方的聲音向劉戀湧來,好的,壞的,被喜歡,被審視,甚至是被誤讀。
正反兩極的評價衝擊著劉戀的腦海,也打碎了她長期以來的價值觀。
她說:我發現我再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了。
是的,她也終於不必再為了別人的滿意而努力,成為自我命運里唯一的甲方。
浪姐的這一浪,把劉戀衝到了更大的沙灘上,開啟了她踏上自我價值重建的旅途。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熟悉卻又嶄新的劉戀。
她工作室的名字是“劉戀真乙工作室”,過去的習慣仍在,習慣以乙方態度面對外界的她,也常被戲稱是“娛樂圈最乙的藝人”。
她的音樂開始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大膽。
她的新專輯《奇談》是國內首部音樂短片集,音樂和影像成為了她表達想像的視窗,借由她的創作,奇思妙想也擁有了全新的實體。在名為“都市奇談”的棱鏡下,映射出的是“女性困境”“原生家庭”等九個探討人性與社會的議題。這個行走於娛樂圈的打工人一肩扛起了編劇、演員、後期……
對於《奇談》中各式各樣的“惡女”角色,劉戀展現出巨大的執念,這是她對曾經那個“只懂得討好,不會說不”的自己的一種反抗。她希望不再把他人需求或社會鋼印擺在自我的前頭,用一個又一個的“惡女”短劇,叛逆了一把,把自己又重新養了一遍。
當劉戀站在演講臺上,說出她現在真的不太喜歡“懂事”這個詞的時候。那個善於壓抑自己的女孩,已然掙脫了束縛,開始學會了反抗。
劉戀的青春期像是中國女孩的標準範本,三十而立之後依然踏上了“叛逆”之路。
【巡演的心根本攔不住】
在音樂短片集之後,劉戀將把“奇談”搬上舞臺,開啟個人巡演的征程。全新編排、突破性的舞美設計,只為了開啟一場沉浸式的音樂話本劇。如果成行,不亞於一次關於音樂和戲劇的顛覆性實驗。
巡演的消息,甚至是劉戀自己偷偷背著工作室公佈的。
“資訊不以我發佈的為準,我只是發一個快樂”劉戀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嘴角的微笑再難藏住。
不難看出劉戀如今鬆弛的狀態,已經與那個渴望依靠討好來獲得認可的小女孩大為不同。女性力量與“在場”的劉戀,顯得相得益彰。
我來到世界上其實是為了看看世界能給我留下點什麼。
站在演講臺上的劉戀展露出足夠的自信,如今的她,哪怕身邊只有自己在場,也可以為自己熱烈鼓掌。
回顧劉戀的過往,她有天賦,是能考上北大的天之驕子;她努力,在以加班著稱的4A公司擔任總監;她掙扎,在他人的評價中徘徊,善良又擰巴。
她同樣強大,強大到可以面對突如其來的驚濤駭浪,可以用音樂衝破牢籠。
正印了她曾經寫下的一句廣告語:越往前走越難,越難越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