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該站出來了
更新于:2025-03-26 02:24:09

拼多多財報月:員工想雙休,百補被“3·15”。

作者|古廿

編輯|楊舟

“用戶不誤解就沒問題,其他的都是浮雲。”

這是315前兩天,黃崢的老師段永平回答網友提問:“有點理解黃崢所說的Costco+迪士尼了,零售最難的是把優質供應鏈和消費者需求精準匹配,感覺它們的堡壘越壘越深了。啥時候黃崢能公開出來講講就好了,當前輿論對多多誤解有點多。”

在雪球社區,這個誤解的討論背景是,上個季度拼多多對投資者傳遞悲觀信號,一度有在二級市場有拼多多不做市值管理的風評。

即使已經上市7年,每個人都還對它有著不同的理解。有賺到錢的投資者認為它是效率最高,低調發財的電商,也有虧過錢的投資者斥責“拼夕夕”低價山寨橫行。

對於段永平的回答,有人理解為零售的本質就是使用者第一,滿足消費者就是最大的共識。如何滿足消費者?過去拼多多以低價裂變為錨點,快速完成原始積累,成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

但是自去年優化僅退款等一系列措施推出後,使用者第一的共識就開始發生轉向高質量發展。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管理層一如既往地反覆提到 “高品質發展戰略”。商家、消費者的關係開始被重新分配平衡。

拼多多CEO趙佳臻稱,用短期回報評價公司表現,已不適合這個階段;公司積極引導創新、肩負社會責任,是管理層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長期來看,也與對股東的責任一致。只是這個長期主義往哪走,至少目前還沒看到拼多多的共識。

過去拼多多成功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於其遠超同行的人效和增長率。在這種逆襲背景下,黃崢的言論被解讀為拼多多的方法論。例如,他強調低價源自將資本主義倒過來的需求集采,長期專注於電商則源自本分。

今年3月,中國互聯網創始人們正集體進入“二次創業”狀態。

馬化騰深夜回復網友的AI助手產品建議,劉強東也在朋友圈發聲支援外賣業務。對於營收和利潤增速雙雙下滑的拼多多而言,在新的時代拐點下,或許是時候由黃崢站出來,為拼多多找到新的創業方向。

01 “百億補貼”拆不拆

可能還是轉身不夠快,在今年315新京報報導百億補貼華強北事件后,有內部員工開始討論“百億補貼真的暴雷了嗎?”。

這種內部議論和猜測,來自報導中的受訪者供圖。這是拼多多過去用6年時間積累的“品牌、低價、正品”IP。2019年剛啟動時,參與招商的員工回應稱,被蘋果授權轉銷商拒絕後,和同事遊走於深圳華強北、賽格等批發市場數百個檔口,只為湊齊百億補貼要上架的iPhone。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15傳出的暴雷產品,也是華強北流出的iPhone。有前拼多多員工調侃“忙活6年,回歸原點。”隨著監管部門的公告發佈,一場圍繞百億補貼的“科技與狠活”也成為社交媒體關注的重點。

有網友評價:“大幾千的東西,百億補貼雖然可以便宜幾百塊錢,但是正品如果沒有100%的保障,可能還是會佔小便宜吃大虧。”百億補貼的正品低價用戶心智,並沒有成為其社交輿論場的保護傘。

反觀另一個被稱為“打工人快樂水”的品牌,蜜雪冰城315被曝使用隔夜水果,網友們反而紛紛站出來為它辯護。同樣都代表所屬賽道的最低價,拼多多和蜜雪冰城並沒有一樣的低價共識。

一方面從消費價值而言,百億補貼代表是普通人精打細算后的大額消費,如果有產品問題,會讓消費預期落空產生更大的反彈。但是蜜雪冰城的三元檸檬水象徵普通人的消費升級,從瓶裝飲料到現製飲品,小額消費帶來更大的心理滿足。

另一方面從管理成本而言,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是平臺政策下的低價,在整個商貿流通體系中,有補貼的地方就會人為操作的空間。蜜雪冰城的低價是供應鏈效率下的低價,在流通體系上利益誘惑更低。

兩種不一樣的低價,代表的兩種不同的低價路徑:拼多多是需求集采的將“資本主義倒過來”,但是反壓之下,所謂代表資本主義的供應鏈自有其彈性應變之道。蜜雪冰城是自建工廠的效率低價,這種成本低價是向內求的市場生存之道。

可能是意識到兩種低價路徑的不同之處,拼多多近些年也先後在平臺政策方面推出助農計劃、白牌工廠等多種進一步縮短流通鏈路,提高流通效率來實現成本上的低價。但是作為一個低價平臺,相比蜜雪冰城的低價品牌,在治理難度上又不是一個量級。

低價平臺和品牌化是有著天然矛盾的,低價購物的消費信任是平台機制,品牌購物的消費信任是商品信譽。使用者付出品牌溢價,拿到正品的消費保障。以金錢換取更低的購物風險,但是低價平臺鼓勵的價格內卷。

過去淘寶走出低價和品牌化難題的解法是,分離出獨立平臺天貓進行品牌化,當百億補貼所代表的正品大牌都開始淪陷,低價和品牌化的難題也放在了拼多多面前。

02 要雙休還是要人效

品牌化和低價平臺的矛盾之外,拼多多還需要面臨的一個選擇是要雙休還是要人效。

在大疆、美的帶頭反內捲下,一些拼多多員工自3月份開始就私下議論“雙休的風什麼時候吹到拼多多”。

“基本每天出一個新聞政策,都有人截圖發到群裡面討論。”有拼多多員工透露“但是整體討論的結果都是希望不大,畢竟每年都會傳來一些信號和希望。”

5年前,互聯網大廠也發起過996討論,最終以位元組取消大小周結束,拼多多當時並沒有太多的討論。有拼多多員工回憶:“說到底,那會互聯網可選擇的機會還可以,沒去阿裡、位元組,願意進拼多多的都是做好拿錢換效率的心理準備的。”

現在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後面進來的很多年輕人,對今年的反內捲討論熱度很高。今年3年中,各個地方政策發檔加強對各單位休息、休假制度執行情況的常態化監督,並將帶薪年休假落實情況作為重點監督內容。

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針對大家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點問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專門就“保障休息休假權益”提出了相關舉措,通過強化執行監督來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明確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

政策倡議反內卷之外,對拼多多自身而言還需要衡量的一個問題,極致的效率是否還能帶來極致的增長。

最新的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拼多多總營收約1106億元,歸母凈利潤27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降至24%和18%,雙雙低於市場的一致預期,是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雖然還在增長,但是拼多多的極致效率已經難以換來高增長了。

一個是“自費國補”帶來的利潤壓力。據海豚投研預估,拼多多本季度營銷費用支出314億,同比增長18%,但是本季Temu的營銷費用支出可能是同比收窄的。一增一減之間,或許是增加補貼,來應對國補的價格競爭。

另一個是海外業務Temu轉型半託管。為了應對小包免稅的政策變化,Temu自去年起就開始進行全托向半託管的轉型。傭金收入的不及預期,反映的可能是更高獲利率的全託管開始向半託管切換,業務佔比的不同帶來利潤的變化。

當營收和利潤的增速,雙雙進入“新低”,也似乎正式宣佈了拼多多明顯跑贏同行的增長神話時代落幕。

03 拼多多需要新共識

極致的低價共識,帶來極致的效率增長。

錨定價格,以單點突破跑贏上半場的拼多多模式,來到下半場能否重新找回速度的關鍵是,能不能再次找到一個極致的共識。當“低價+極致效率”的電商競賽進入終章,拼多多正面臨核心增長邏輯的新革命。

在本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管理層提到將始終堅持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的使命,目標是構建一個值得信賴的全球平臺和購物環境,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在這個願景的指引下,拼多多將繼續專注於供應鏈優化、服務創新和生態系統發展,同時確保嚴格遵守合規標準。

按照這個信號,未來拼多多將圍繞消費者和商家的重點在於平衡,各方利弊權衡之下,發展降速也是必然。

比如之前拼多多對商家的管理可能過於嚴格,現在正在重新調整關係。最新的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商家保證金(Merchant Deposit)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可能是傭金減免的效果,也可能說明在嚴格管理下,平臺上的商家數量有所減少。

當電商故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邏輯,告別狂飆增長的時代,拼多多還會押注什麼?此前有報導稱拼多多押注大模型,內部進行AI賽馬。

據海豚投研估算,本季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速明顯拉升到32%,實際支出37.8億,同環比來看都增長了8-9億。雖然公司並未在公告中解釋,猜測可能拼多多也正在研發AI相關功能,但尚未對外公開推廣宣傳。

當電商行業進入“慢增長”週期,拼多多的轉型本質是一場靜水流深的效率革命。或許拼多多也需要更多的調整,來步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