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分析和業務優化中,“數據復盤”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然而,許多人卻在復盤時陷入“打破”或“缺乏可操作性”的困境。文章給出了15個實用建議點,説明你從細節入手,真正將復盤轉化為業務改進和優化的動力。
“復盤業務表現,總結成功經驗,提供優化建議”是數據分析的一項基礎工作要求,然而真到自己寫的時候,經常會被批評為:“我早知道了”“有沒有深入的發現?!”“有沒有可操作建議?!”該怎麼辦呢?
整體思路如果在復盤時,只會講:“業務目標沒有達成”,那肯定會被批。
大家想聽“要怎麼改才能好”,因此,要從目標,深入到執行細節,具體說,分4步:
一看:“我們離目標有多遠?”
二找:“誰有可能達成目標”
三拆:“哪個業務過程潛力大”
四試:“調優以後有沒有提升”螺旋形上升,逐步找到正確答案,而具體到建議,有至少15個以上點可以提(慢慢看哦)。
達成情況第一位,還是要先看目標達成情況。缺少目標,本身就是業務失敗的原因。
常用的目標指標,比如:
1、銷售進度復盤:收入、毛利、回款
2、營銷活動復盤:投入、增量產出
3、商品上市復盤:收入,周轉率、售罄率
4、產品功能復盤:使用使用者量、留存使用者量這裡特別提醒:是考察活動期總量or新增量,一定要提前說清楚。
如果要看增量,就得設好“自然狀態”參照物,比如:
1、有啟用時間 VS 無活動(適用於活動頻率少)
2、有活動群體VS 無活動群體(適用於點對點推送)
3、有活動商品VS 無活動商品(適用於同類型+同價格帶對比)有了清晰標準,才好下判斷(如下圖)
這一步特別重要!只看單一業務個體,可能無法得出更深入結論,因此一定要打上標籤,抽取有可比性的標杆做對比。比如做銷售進度復盤:
1、該銷售團隊,人員構成如何,過往業績如何
2、該銷售團隊,背了多少業績,掌握多少費用
3、該銷售團隊,同樣級別的團隊,同期表現如何
營銷活動復盤,需要做得更細。因為營銷活動形式更靈活,比如同一場大型活動內,有多個流量來源,有多個營銷規則同時生效,有多個商品活動分頁面。
此時,可能,整體看起來投入產出不錯,但是:
1、某些細分管道引流效率低
2、某些商品品類轉化不行
3、某些商品轉化高但獲得流量少這些問題都要在復盤中暴漏出來(如下圖)
如果是產品類復盤,大家注意,產品改進可能是有版本演進的,比如優化APP轉化漏鬥,可能每個版本有一部分改進,那麼復盤時要把這個演化過程展示出來,告訴大家每一步調整后,運行了多久,效果如何(如下圖)。
注意!業務改進,很多套路是固定的。
比如提升銷售,能做的就是:
1、多開發優質行業客戶 →數據上:特定類型客戶成交率高
2、多賣當前暢銷的產品 →數據上:特定類型商品銷售多
3、追加拜訪數量→數據上:拜訪次數增加時,成交率提高在復盤的時候,多總結:目標 VS 標杆,在客戶,商品,銷售行為上指標差異,總結可以改善/發揚的點。
比如營銷活動,能做的就是:
1、增加活動力度 →數據上:優惠力度大的活動,增量更多
2、修改宣傳材料 →數據上:宣傳材料為A版本的,閱讀更高
3、追加宣傳次數 → 數據上:宣傳次數多的,參與人多在復盤的時候,多關注:本次活動表現突出的點,總結經驗。比如產品,能做的就是:
1、縮短操作路徑 →數據上:長路徑的轉化率更低
2、修改頁面佈局 →數據上:A版本下點擊轉化比B版本更高
3、新增操作功能 → 數據上:該功能點使用人數更多在復盤的時候,多關注:是否較之前版本有明顯改進,總結經驗
注意!其實對復盤來說,做到第三步,已經有可落地的結論了。
不過有些時候,業務會想進一步深究:為什麼以前效果好,目前效果不好?並且, 有可能當下大環境已經變化,之前的經驗不能再用了,也需要探討新做法。
此時,可以先判斷:是否過往經驗已不奏效。如果發現:
1、縱向看,表現好的標杆都發生在較早之前,近期都表現不好
2、縱向看,同樣的銷售策略/活動策略,執行效果越來越差
3、橫向看,各類型的手段都在下滑,沒有較好參照
4、橫向看,外部對手也在頻繁調策略/加大力度那麼,大概率老手段不行了……特別在2025年,大環境不好,很有可能出現類似場景。
此時,只能接受現實,逐步模式適合當前的情況。在復盤的時候,建議從使用者分群入手,做更細緻拆分,觀察:
1、在當前情況下,還有哪些用戶是相對忠誠的消費者
2、這些忠誠消費者有什麼特徵,在哪些管道能獲取3、邊緣的消費者,能回應什麼類型的營銷活動此時,只能基於當前的參數,逐步做調優,以嘗試改善業務指標(如下圖)。
以上就是高品質復盤的基本思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