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惠州日報
博羅舉行氣象開放日活動
300餘人探秘“氣象萬千”
惠州日報訊 (記者朱麗婷)參觀氣象觀測站、打卡氣象預警、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日前,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博羅縣氣象局聯合縣科協舉行氣象開放日活動。300多名市民走進縣氣象綜合探測基地,近距離探索氣象的萬千奧秘。
風向是怎麼判斷的?人工增雨是什麼原理?天氣預報如何得出……參觀的市民帶著疑問走進基地,開啟了這場精彩的探索之旅。踏入基地,豐富多樣的活動令人應接不暇。在預警承諾牆前,大家紛紛打卡,許下關注氣象、積極防災的承諾。步入氣象觀測站,各類氣象儀器整齊排列,仿佛在等待人們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這看似普通的箱子,實則是測量氣溫的關鍵,它能巧妙隔絕外界干擾,為我們帶來精準的溫度數據。”在氣象觀測站,氣象工作人員帶領市民實地參觀並詳細講解百葉箱、光電式數位日照計、降水現象儀等氣象儀器的工作原理及與我們生活的關係,通俗易懂的解釋讓深奧的氣象科學變得觸手可及。
在人影作業裝備展示區,人工增雨作業車和火箭彈吸引了眾人目光,氣象工作人員科普人工增雨的條件與流程,大家直呼長見識。在氣象科普講座中,氣象工作人員結合生動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常見的天氣現象和氣象災害的防禦知識,讓市民們收穫滿滿。
“第一次看到這些能夠探測天氣的機器,很興奮!”12歲的凌鈺培參觀時滿臉興奮。此次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學習到很多氣象知識,也讓家長大呼收穫良多。市民黃先生表示,氣象變化與生活息息相關,“以往只看天氣預報數位,這次參觀讓我們感受到氣象科技的飛速進步,還學會不少應對災害的方法,太實用了。”
此次氣象開放日活動,包括預警承諾牆打卡、實地參觀氣象觀測站、氣象儀器設備講解、參觀人影作業裝備、小主播才藝秀、氣象科普講座等內容。博羅縣氣象局黨組成員、高級工程師周兆丁介紹,通過此次活動,廣泛宣傳和普及氣象知識,有效提升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能力。
周兆丁表示,作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氣象科普基地,縣氣象局將充分發揮“雙基地”作用,積極探索、創新實踐,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開展科普活動,同時繼續開展氣象科普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引導公眾增強氣象防災避險意識,提升科學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