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姜焱
多年前去過安徽黃山,卻沒時間去其附近的巨集村。最近的一個假期,總算如願來到巨集村。
巨集村的秀麗、巨集村的雅緻、巨集村的靈氣,在此不多贅言。單就巨集村每幢建築門框和諸多客堂兩側的楹聯,足夠讓人品味、令人讚歎、使人稱奇。
先看一聯:克己最嚴須從難處去克,為善以恆勿以小而不為。
當地文化學者余治淮提供了這樣一個故事:婺源商人俞鈞,剛成年就帶著資金去廣東經商,路上同船有位客商遺失了做生意的本錢,急得嚎啕大哭欲跳江自盡,俞鈞好言勸慰的同時,將自己的銀錢悄悄塞在其床下說,“你看那床下的錢是不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那就是剛才下船的人拿錯了”。失銀的商人由悲轉喜。
後來,那幾個小偷因分贓不均而鬥毆,這位客商才明白真相。可俞鈞已經中途下船,不知去向了。一年後,失銀客商千方百計找到俞鈞,跪地感謝。俞鈞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名便在廣東廣為流傳,大家也都願意和他交往,生意也越做越大。
再看一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徽州人重視讀書,認為經商與讀書應擺在相同的社會地位,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環境下,尤其難能可貴,顯示出徽州古人觀念的解放。
上聯所強調的“效”字,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效益”,講求的是結果;另一種解釋是“學習”,講求的是過程。無論讀書經商,都有一個目的與方法正確與否的衡量,即便是暫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可以說是獲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
下聯的“知”,是“瞭解”的意思,知難是為了掌握解決困難的方法,而絕非知難而退。
又見一聯: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已莫求人。
前半句說是愛惜衣著、糧食,並非因為吝嗇,捨不得花錢,準確地說是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人活著,就無法完全擺脫對名利的追求,而追求名利要靠自身腳踏實地的努力。
寫著這副對聯的柱子上,最後“人”字右上居然多了短短二橫,似乎意味著大丈夫不能依賴別人,更不能屈節依附於惡人。
這樣的對聯叫“改字聯”或曰“錯字聯”。
比如另一副: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上聯的“快”字少了一點,而“辛”字卻多了一橫,下聯的“多”字少了一點,而“虧”字又多了一點。楹聯的主人是想通過這種改字的方法,使子孫後輩記住他們那一輩人在創業過程中的感悟,無論做人、做事,想要獲得成功,則必須“享受快樂少一點,付出辛苦多一點,貪圖便宜少一點,甘願吃虧多一點”。
走遍巨集村,乃至附近的村落,建築門框、室內廳堂兩側富有哲理、教人做人行事的楹聯隨處可見。簡短話語、寥寥數語,往往令人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雖意思有所區別、巧妙各有不同、水準高低不一,但均凝聚著徽州人的智慧和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