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這句話我看了很久,還沒有完全理解,攀比式教育的確是個新詞,拋開是否存在攀比心理和模仿心態的爭議,在我看來,不同教育背景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會有一些差異。高學歷的父母可能會更多地干預孩子。高學歷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有更多的期望,因為他們對教育孩子有更多的想法和看法,很容易有干預孩子行為的慾望。如果父母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不夠,很可能會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過於緊張和干預,影響孩子的自學和成長,尤其是性格強勢、事業成功的人。另一方面,學歷低的家長在這些方面會更放手,高學歷的父母,更願意為孩子做計劃。
其次,低知家長只會會為子女未來的生計著想,並將所有的教育投入都直接指向這個單一的目標,對於後代在心裡成長,精神世界的形成,人文修養的提升,甚至對於道德理念的塑造都忽略掉了。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的後代難以獲取較大的人生成就,最為理想的結果是成為合格的勞動者,不能攀升到社會上層。
再者,高知家長往往掌握了學習方法論,會把學習方法論交給孩子,以取代抽象的“你要好好學習”。高知家長本身就有著中等教育及之前的教育教學能力。高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傾向於相信教育科學,懂得去主動學習育兒經驗,會辯證思考別人口口相傳的經驗主義。清楚自己有能力給孩子未來,也清楚自己的成就得之不易,知道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不強迫自己的孩子做人上人,給孩子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和條件。
學歷高家庭晚上很安靜,家長在投入地看書,孩子也學著這個模樣看起書來。學歷低家庭晚上很喧囂,電視聲震天響,全家對各種電視節目如數家珍。學歷高家庭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平等耐心溝通,積極解決問題,充分信任孩子。學歷低家庭也許會語言暴力,或者強制壓抑,甚至拳腳相加。
學歷高家庭認為孩子是天賜的禮物,而且是獨立的個體,尊重且留給孩子合理的私人空間。學歷低家庭認為孩子是養老機構,是傳宗接代的載體,理所應當按照家長的意願度過此生。高知家長説明孩子建立自信心,低知家長天天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高知家長給孩子減輕壓力,低知家長不斷地給孩子傳遞壓力;高知家長注重孩子的教育,低知家長根本談不上什麼教育。
高知家長培養的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低知家長培養的是一件粗糙簡陋的半成品!另外,高學歷家長可能更會關心你學到了什麼,以及這些對你以後的人生規劃有什麼説明,而低學歷家長可能更多會關心你考了幾分,以及把自己沒實現的人生願望,壓到孩子身上。而且講道理,高學歷家庭大概率經濟條件會更好,自身素質更高,更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學習環境。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