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傷害自己的胃 這些習慣要注意
更新于:2025-03-25 23:30:41

  胃承擔著消化食物的重要任務,容納著酸甜苦辣等人間百味。只有胃好,才能吃嘛嘛香、身體健康。然而,很多人深受胃病的困擾,殊不知胃病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我們會反覆“傷害”自己的胃而不自知。為了幫助公眾更好地瞭解和保護胃部健康,雲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內科李阿波醫生從癥狀、生活習慣分門別類地分析胃病的成因,讓廣大讀者能夠更加瞭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會傷害胃,並學會正確的養胃方法,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

  李阿波醫生正在查看患者情況/供圖

  常見的胃部疾病及其典型癥狀

  李阿波醫生指出:“常見的胃部疾病有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

  胃炎:患者可能會感覺上腹部不舒服,隱隱作痛,或者有點脹。

  胃潰瘍:典型癥狀為吃飯後一段時間,肚子開始疼,疼痛一兩個小時後又會慢慢緩解。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癥狀是反酸、胃灼熱,胸口像有團火在燒一樣。

  胃癌: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有上腹部不適、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癥狀,與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癥狀相似,容易被忽視。進展期胃癌會出現上腹部疼痛加重,疼痛失去規律性,伴有體重減輕、乏力、貧血、噁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腹部腫塊等。

  李阿波解釋道:“導致這些胃病的原因主要是飲食習慣方面,如經常吃特別辣、特別酸、生冷的食物,或者三餐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生活方式上,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大,老是焦慮、緊張,也會影響胃的正常功能。另外,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引起很多胃病的重要因素。”

  日常生活中“蹂躪”胃的不良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不良習慣都在“蹂躪”胃。李阿波醫生列舉了一些常見行為:

  不吃早餐:胃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來中和,就會直接刺激胃黏膜。

  暴飲暴食:胃一下子裝太多東西,負擔過重,消化功能就會受影響。

  吃飯太快:食物沒嚼碎就進到胃裡,胃就得花更多力氣去消化,時間長了,胃也受不了。

  熬夜、精神壓力大:熬夜會打亂身體的生物鍾,影響胃腸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精神壓力大的時候,人體會分泌一些激素,這些激素會讓胃黏膜的血管收縮,削弱胃的自我保護能力,胃就更容易受傷。

  不同人群的“傷胃”行為差異

  不同職業和年齡的人群,“傷胃”行為不太一樣。李阿波醫生進一步分析:

  上班族:工作節奏快,常吃外賣,很多外賣食物高油高鹽,食材品質也不一定好,長期吃對胃傷害大。

  老年人:牙齒不好,咀嚼不充分,食物大塊地進到胃裡,增加胃消化負擔。

  青少年:喜歡吃辛辣、油膩食物,他們的胃還在發育,長期吃這些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反覆受損,影響胃的正常發育,以後患胃病的概率也會增加。

  基礎疾病患者的用藥與飲食也要注意

  患有其他基礎疾病的人,在用藥和日常飲食上確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李阿波醫生提醒: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的患者:這類藥物會損傷胃黏膜,在飲食上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咖啡、濃茶,這些都會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有的飲食控制方案可能會限制主食攝入,要是主食吃得太少,胃裡沒有足夠食物消化,胃酸就容易刺激胃黏膜。還有些患者為了控制血糖、血壓,過度節食,這也會影響胃的正常功能。

  常見的“養胃”誤區及科學養胃方法

  關於“養胃”的誤區,李阿波醫生表示:“喝白粥、喝白湯、喝牛奶,這些習慣不一定都能‘養胃’。”

  白粥:短期內喝白粥能減輕胃的負擔,但長期只喝白粥,營養太單一,而且粥煮得太爛,會讓胃的消化功能慢慢變弱。

  白湯:雖然有營養,但太油膩的話,也不好消化,會加重胃的負擔。

  牛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適量喝能補充營養,但是有些人有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會腹脹、腹瀉,反而傷胃。

  李阿波強調:“科學的養胃方法,飲食結構上,要多吃蔬菜水果,主食粗細搭配,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進餐時間要規律,定時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飽就行。運動輔助也很重要,像散步、慢跑、太極拳這些運動,能促進胃腸蠕動,説明消化。對於已經患有胃病的人,養胃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還要保持心情舒暢,情緒對胃的影響也很大。”

  雲南網記者 習元喜 見習記者 申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