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自從訓練場投入使用以來,我們基本打通數據的採集、清理、標註、訓練、推理等全流程環節,每天採集2萬-3萬條數據,未來預計能達到日產5萬條數據。”
3月25日,在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開幕式現場,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1月21日,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在位於浦東的張江模力社區正式啟用,首期能容納超過100台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目前運行良好,期待未來形成國家級體系。
許彬向記者表示,今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預計將在今年7月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發佈1-2款智慧基礎操作模型,下游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精準二次開發,再落地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同時也計劃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收集數據進行生成智慧模型的訓練。
在他眼中,目前絕大部分模型都很難實際落地到真實場景中,目前發佈的具身智慧模擬平臺“格物”可以作為行業發展的技術基座,相關應用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二次開發。
“目前智慧操作模型的技術方案和架構沒有特別清晰,因此我們還在不斷向前探索,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許彬坦言。
目前,推進具身智慧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就是場景應用落地,據許彬介紹,未來爭取從相對簡單的工業製造場景,例如服務、迎賓、安保等場景先行落地,在兩三年內爭取實現簡單場景的大規模應用,後續再發展到服務和養老等場景,整體路徑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通用。
據許彬透露,目前人形機器人已經在部分汽車廠商中進行裝配產線的適配,“最早是特斯拉開始了一些相關工作,本身汽車廠商有這樣硬性需求,也有轉型發展的期待,不只在上海,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已經進行相關適配工作。”
“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處於全球第一梯隊。”許彬表示,國內有豐富場景,在應用落地和數據方面具備優勢,有望在商業化落地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