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清遠日報
我市舉辦第十屆樹葬活動
17個家庭選擇在清遠樹葬親人
清遠日報訊 (記者/錢敏敏) 以樹木為碑,以花草為伴。清明將至,3月28日,由清遠市民政局主辦,清遠市益圓陵園承辦的第十屆骨灰樹葬活動在該陵園樹葬區舉行。17個家庭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以文明環保的殯葬方式安葬逝去的家人。
活動現場,春雨淅瀝,杜鵑花開,氣氛莊嚴肅穆。親屬們經過默哀等流程後手捧骨灰壇盒,緩步至寧靜祥和的樹葬區。來自廣州、清遠等地的17位逝者家人將可降解骨灰盒放進吉穴內,蓋上泥土,並獻上鮮花,行鞠躬禮,以環保節儉的方式,送先人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該陵園還為每個參與樹葬活動的家庭頒發了證書和500元的慰問金。
“這種方式很好!這樣,爸爸就可以永遠地回歸自然,在綠色中延續生命。”來自清城區的莫女士和兄弟姐妹回應政府節地生態安葬、移風易俗的號召。活動中,莫女士平靜莊重地將父親的骨灰盒安葬於樹下,她認為樹葬是一種綠色生態、低碳環保、文明時尚的殯葬方式,既實現了逝者入土為安的圓滿,寓意逝者將生命與自然融為一體,讓生命得到延續和昇華,又能將寶貴的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留給了子孫後代。
本次活動也有不少來自廣州的逝者家屬參加。“我父親是一名醫生,病逝於2022年,離世前曾和我說過想選擇花葬樹葬這種生態葬處理後事。我們在廣州一直沒有找到可以集體樹葬的地方,今天算是了卻一樁心願,希望父親可以安息。”來自廣州的楊女士介紹,他們老家在武漢,家族崇尚環保理念,每一個逝去的親人都會採取海葬、江葬、花葬、樹葬等綠色環保的方式安葬,希望可以為保護生態環境出一份力。
“之前來祭奠家人的時候,就看到這裡有個樹葬區。這次得知有集體樹葬的活動,和兄弟姐妹商量后,就報了名。”來自廣州的陳先生表示,這次是為他們的妹妹選擇的樹葬,“妹妹生前多病痛,無兒無女,我們也是找了許多地方才定了這裡的。清遠這家陵園環境很好,離廣州又不遠,我們可以時常過來祭祀她。”陳先生還表示,回去後會交代子女,以後他去世了,也要選擇這種環保方式安葬自己。清遠市益圓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開始,益圓陵園舉辦了第一屆樹葬活動,至今已是第十屆,共安葬了107位先人。樹葬採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盛裝骨灰,幾個月後,骨灰壇便可自行降解,骨灰與大地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樹葬活動旨在宣導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尚,引導群眾以這種環保、文明的方式寄託對逝者的哀思。目前,生態綠色安葬綠色新風吹拂到更多人的心裡。綠色安葬包括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種形式。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將逝者骨灰安葬在樹下,以紀念樹作為標記,寄託對逝者的深切哀思,象徵著生命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