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購“縮水”要敢較真、能較真
更新于:2025-03-26 06:07:58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3公斤裝”的小龍蝦到手只有1.4公斤、“100只裝”的垃圾袋清點后發現還不到40只……不少人都曾遇到過網購商品“縮水”,但很多消費者不會逐個清點,最終變成“消費者忍了、不良商家賺了”。

  網購“縮水”,必須較真

  在網購商品時,由於消費者接觸不到實物,無法對商品的規格、數量等資訊逐一核實,這讓不良商家看到了“商機”,於是利用消費者“視覺缺陷”構築“視覺陷阱”,引誘消費者“入坑”,再用話術應對退換貨訴求。儘管有“七天無理由退貨”,但一來這類商品價格低,二來商家推卸責任,多數消費者放棄了維權。【詳細】

  商家敢“縮水”發貨,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家違法成本低。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一旦商家的行為構成欺詐,消費者有權獲得三倍購物價款的賠償。但實際上,倘若商品價格不太高、網購維權耗時又費力,消費者通常不會過多糾纏和追責,除了有認真的消費者會逐個清點后要求賠償,絕大多數會選擇一“忍”了之,“縮水”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誠信商家反而“吃了暗虧”。【詳細】

  訴求反映之處,就是消費環境優化的方向

  商家的此類行徑,危害重重。對消費者來說,這般做法不僅浪費時間與精力,還會造成經濟損失,帶來極差的購物體驗。對市場環境來說,這般做法破壞了公平與公正,甚至會助長“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氣。【詳細】

  消費者反映訴求的地方,就是消費環境進一步優化改進的方向。監管“長牙齒”,不良商家才能“長記性”。一方面,電商平臺要當好“大管家”,加強技術手段應用和人工審查力度,在信用約束上“較真”,把商家信用和店鋪流量掛上鉤,讓“靠缺斤少兩賺錢”的商家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線上精準監測,線下全面巡查,對不法經營活動施以重拳。此外,要健全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讓消費者的意見能夠更加快速便捷觸達商家和監管部門,讓消費者敢較真、能較真。【詳細】

  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電商平臺不能成為“陷阱”“套路”的集聚地。只有各相關方形成治理合力,才能給消費者營造一個更加公平、誠信、放心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真正享受到網購的便利與實惠,推動電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詳細】

  完善制度、抓好監管、築牢誠信,只有當“靠一鎚子買賣佔小便宜”的商家越來越少、靠誠信經營贏得招牌賺得口碑的商家越來越多,消費者才能放心消費、舒心消費,消費市場才能更加健康繁榮發展。【詳細】

  (以上綜合新華每日電訊、光明網、揚子晚報)

  V視角:

  @綠豆冰沙糕:從來沒數過,感覺被騙了。

  @草莓味:權益受損,消費熱情瞬間涼半截。

  @麥町:希望多一些較真的消費者。

  @FD小莫:有的商家太缺德了吧。

  @小夏:這不是多少的問題了,這是誠信問題。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網購商品嚴重“縮水”,退貨麻煩,用著鬧心,如此糟糕的消費體驗,直接損害了商家與平臺的形象。每一個被曝光的消費陷阱,都在為優化消費環境提供改進方向。電商平臺不能成為誠信經營的窪地,網購的便利更不應以犧牲消費者權益為代價。只有提高商家的違法成本,完善投訴舉報機制,讓更多消費者敢於較真、能夠較真,才能切實呵護好消費信心。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現場授信金額31.9億元
現場授信金額31.9億元
2025-03-26 00:18:53
水韻長歌綠脈延綿
水韻長歌綠脈延綿
2025-03-26 00:19:10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將1塊錢轉帳P成6500萬
2025-03-26 00:19:41
《奧爾特曼傳》
《奧爾特曼傳》
2025-03-26 0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