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釘釘?或者說,這個互聯網時代公認最核心TO B陣地,為什麼似乎也在成為AI時代的TO B最前沿陣地?
作者|皮爺
顯示|產業家
2024年10月,銷幫幫AI產品團隊進行了第一輪內部方案彙報。與會的除了銷幫幫的相關負責人,還有釘釘AI團隊相關人員。
這次方案的彙報重點,是對銷幫幫過往軟體形態的CRM產品進行基於AI助理模式的重構和打磨,進而構建更智慧的AI競爭力。在這個活動上,經過銷幫幫和釘釘團隊的一致審定,關於客戶錄入、客戶跟進以及會議的三個AI場景被正式敲定。
實際上,早在這個時間點之前,銷幫幫內部就已經啟動了關於AI產品形態的預研,但對於選擇CRM產品的哪些環節以及哪個場景,內部仍有不同聲音,甚至早期相關的AI銷售產品也曾一度出現無法價值驗證的情況。
這不是個例。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伴隨著AI大模型技術浪潮的湧動,更新一波的創業潮正在加速襲來,這其中不僅有新出現的AI原生應用創業者,也更有多年SaaS軟體從業者,以及智慧硬體創業老兵等身影的出現。
創業潮對應的是如今生成式AI市場的龐大市場機會。根據一組來自IDC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AI市場約 45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1.8萬億美元,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
但機會背後也更對應著挑戰。更準確的表述是,儘管當下從目前的工具層來看,AI技術到產品應用的通路已經跑通,但它的著力點卻在面臨更為真實的考校:怎樣的場景才算是真正的AI價值場景?新產品的商業化是否可以迅速驗證?
這也恰是在2025年的如今越來越多AI創業者思考的新命題——即在技術到應用的轉化考量之外,AI創業的閉環到底應該是怎樣的?以及在如今中國的TO B環境里,是否有能夠托舉新的AI故事的產業土壤?
答案是肯定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背後,一個熟悉的身影,或者說陣地正在被愈發看見。
釘釘來了。
一、AI創業潮,“新機會”和“新挑戰”
實際上,在銷幫幫的方案彙報現場,釘釘團隊的出現並不是偶然。也恰是在後者建議下,銷幫幫AI產品團隊才最終敲定了相關產品形態以及對應的AI助理能力模組。
不僅如此,更後續的故事細節是,在產品成型後,雙方還共同進行了相關客戶側的價值驗證和標杆客戶打磨。
但客觀來看,這並不是所有AI創業者的故事樣本。根據來自CB Insights的數據統計,在過去3年時間里,全球AI初創公司失敗率約65%-75%,即每成立3家AI公司,就有2家無法存活超過3年。而在中國市場,這個失敗率則是更高,根據來自IT桔子數據統計,整個AI市場的創業失敗率更是高達70%-80%。
而如果把目前投向距離人們最近的SaaS方向,則更直觀的感受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相較於國外如Saleforce、Notion等企業已經早早開始進行AI產品的研發甚至商業化驗證,國內SaaS市場更多企業仍在舉步不前,停留最簡單的生成式回答層面。
問題出在哪?和之前相比,這波AI創業潮到底有什麼不同?
這也是當下市場在核心討論的問題,即在確定性AI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其逐步向產業、企業落地的大趨勢中,企業到底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是前文所說的場景著力點。即對大部分AI創業企業而言,其在當下最直觀需要面對的問題恰是如何尋求真正適合AI發揮價值的場景,並且基於最新的AI技術進行產品構建或進化,這要求創業者需要有一個能快速反應AI溫度、調用AI技術的底座平臺。
其次,是商業化驗證。即對AI創業者而言,如果說技術到產品的難點是可以基於對AI技術的敏感性和場景的理解來完成,那麼如何實現產品到市場的商業化驗證則是必須要打通的通路,也就是軟體創業中常說的PMF驗證——這也是大部分AI創業者“倒下”的關卡。
即客觀來看,對不論SaaS產品,還是AI產品而言,其PMF驗證往往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這其中對應的是一系列面向企業客戶的流程以及業務嵌入等等,少則數月,長則幾年。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即是在商業化驗證的同時,需要鋪設的管道商、服務商體系,即對軟體創業而言,企業必須要建立對應的管道商、供應商培訓和服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軟體實現更好的交付和企業粘性。
也可以說,只有滿足上述中的各個要素,才能實現一款AI產品或者AI創業的順利推進;而在此之外,還有如算力成本、技術範式演進、資金等等問題。
廣闊的機會,但也同樣對應著巨大的挑戰。對中國的AI創業者而言,是否有真正適宜的土壤?以及AI創業的中國最優閉環,是否已經出現?
二、“我在釘釘上開始創業”
實際上,在銷幫幫和釘釘共創的同時,在釘釘平臺上還有另外一款產品也同樣正走在商業化的路上,它就是恩君特。
對恩君特的一個介紹是,其通過“數字員工”的產品形態,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其在短視頻行銷中的痛點,產品方案由四個虛擬助理構成,策劃助理負責選題、製作助理負責文案與剪輯、產品助理負責知識庫賦能,運營助理負責發佈與互動,使用者只需發出指令,AI助理即可自動完成抓取熱門內容、智能推薦爆款選題、自動生成文案、一鍵剪輯與場景替換等任務,3-6分鐘即可完成一條視頻,相比過去提效30倍。
如果從時間線的發展來看,恩君特的產品還要比銷幫幫等企業嘗試AI產品出現得更早,即在釘釘2024年5月的AI解決方案招募計劃中,基於特殊的智慧體創意方案,恩君特就脫穎而出。
而後續的故事版本也更和銷幫幫一樣,在釘釘的全面加持下,恩君特開始進行更為系統化的產品打磨和商業化嘗試。據瞭解,在整個過程中,釘釘投入了超過60人團隊説明恩君特進行產品的細節打磨和後續的路徑驗證;此外,釘釘也更是利用全國1000多家區域服務商網路,説明恩君特拓展客戶群體。
一個數據是,截至目前,恩君特的客戶數量已經超過100家。
同樣的故事脈絡也更在銷幫幫上。據瞭解,如今銷幫幫的AI銷售助理產品,已經完成了標杆客戶驗證,3月份上線以來,意向客戶已經超過了100家。
恩君特和銷幫幫不是個例。一個足夠直觀的觀察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包括恩君特、銷幫幫、AIPPT、氚云AI等一大批AI明星產品都在出現在釘釘平臺上,這些產品不僅有對技術落地的深刻理解,同時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初步商業化驗證。
實際上,這個在釘釘平台上發生的新故事並不是意外。
在2024年6月召開的釘釘生態大會上,一系列和生態相關的政策被釘釘集中放到台前,其中不僅包括面向大模型生態夥伴開放的AI助理開發平臺,還有一系列針對客戶的個人化場景和需求,將與夥伴一起打造定製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等等。
而在這場大會更早前,釘釘也更是先後發佈了AI PaaS底座以及推出AI超級助理,前者的價值在於AI創業者可以基於釘釘強大的企業級數據和場景理解進行低成本的智慧體構建,而後者則是對應著釘釘對於打造AI原生環境的決心。
在水面之上的動作之外,變化還更發生在水面之下。“我們在2024年底決定All in AI生態,大力扶持AI應用創業團隊,尤其是AI原生應用團隊。 ”釘釘副總裁、開放平台負責人王銘表示,“不僅開放模型層能力,還為創業團隊提供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和資金支援,幫助這些企業進行快速的客戶驗證。”
可以理解為,也恰是這些從底層AI技術到數據、模型開發,到客戶資源、資金的扶持,以及能看得見的服務商、經銷商體系的全面助力,也恰構成了如今包括恩君特、銷幫幫等一系列AI創業團隊從0到1已經跑通的AI商業化路徑。
為什麼是釘釘?或者說,這個互聯網時代公認最核心TO B陣地,為什麼似乎也在成為AI時代的TO B最前沿陣地?
三、在釘釘,重新理解中國的AI創業土壤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更需要釐清的一個背景是,AI創業者到底需要怎樣的創業土壤,是前文所說的各個創業要素的補齊,還是不同於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新基礎設施?
答案是後者。
這也是釘釘被選擇的原因。即如果單從固有的幾個創業因素來看,比如AI技術的工程能力和落地能力、客戶資源的加持和管道服務商的配套能力幫扶,這些釘釘固然有優勢,但並不是市面上的唯一選擇。
釘釘之所以成為諸多明星AI創業團隊聚集的最核心本質,恰在於其具備中國最強大的企業數據,以及從軟體向AI應用進化的底色。
對前者的描述是,釘釘是目前毋庸置疑的中國最豐富的企業樣本庫,在這個最大的TO B陣地里,有面向企業客戶的一系列需求滿足拆解“公式”,有對不同場景的服務流程理解,有面向不同量級企業的特殊軟體生態,以及也更有無數企業的數位化“行為習慣”。
這些最強大的數據基座也意味著釘釘不僅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從技術到場景的落地,還能説明其最大程度地補齊和加持其產品“被需要”的能力,比如給予銷幫幫等企業的產品模組建議等等,比如基於AI PaaS的底座數據加持,比如能一定程度上加速企業的PMF驗證等等。
而在數據之外,同樣更值得被看見的是釘釘自身的AI底色。如果說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誰是面向AI轉型最堅決的企業?那麼釘釘必然是答案之一。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從底層的軟體到AI的能力重構,到超級助理等產品的反覆運算升級,以及面向生態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彰顯著釘釘恰在全力將AI努力融入自身最底層的基因中。
而對AI創業者而言,這種面向AI的“決絕”也對應著AI創業政策和配套溫度的適宜,即在不斷進化的釘釘之上,可以時刻吸收和感知市面上最先進的AI工程化能力。
可以說,這些也恰構成著釘釘被越來越多創業者選擇的原因。即在這個適宜的土壤上,AI創業者能享受到的是從技術到場景,到PMF驗證等商業的全方面閉環加持,以及在閉環之外的AI平臺的助力。
這種助力還在被持續加碼。在剛剛舉辦的釘釘AI生態創新生態大會上,王銘也更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釘釘將啟動“AI創新N次方計劃”,在2025年將首期推出100家共創夥伴,免除傭金、保證金和算力費用,同時在服務、政策、技術等各種各樣助力的方式上給予全方位的支援。
此外,據瞭解,釘釘還會全面加大對生態夥伴的投資,同時面向生態夥伴同步啟動釘釘創新創業園區,使生態企業可以和釘釘貼身共創,加速自身產品的成型和PMF驗證。
能夠預測的是,在更新和更大力度的加持和助力下,像銷幫幫、恩君特這樣的AI創業故事在未來一年裡將會以更高頻次的在釘釘這個新的創業土壤上發生。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他的個人傳記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偉大的創新從來不是單點突破,而是更大層面的生態共振。”
這是釘釘的價值,也更是AI時代,這個中國最大TO B陣地的新使命。2025年,“我在釘釘重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