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瀘州日報
納溪區法院法官向村民講解涉農法律法規。納溪區法院供圖
本報訊(張旭 記者 吳迪)春耕備耕時期是農資產品銷售旺季,也是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犯罪的高發期。近日,納溪區法院緊盯種子、化肥、農藥等重要農資產品安全,組織法官到田間地頭,將法律“硬道理”變為“家常話”,向村民普及農藥管理、農用車輛違法載人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黃大爺,你家的肥料買沒有?”“買種子一定要到正規種子門市購買,還要索取發票……”活動中,納溪區法院法官帶著宣傳資料走進熱火朝天的春耕現場、農資市場、專業合作社,開展“法治護航春耕”普法活動。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向村民講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勞動維權、交通安全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安全知識。
隨著氣溫的回升,農戶饒淑英家羊肚菌的菌絲發育速度加快,進入出菇期的管理階段。法官針對羊肚菌收購、生產銷售過程中常見的法律風險給出相應的防範建議,同時向饒淑英進行了商標、專利、地理標誌司法保護等知識的講解。
在與村民拉家常時,法官重點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詳細講解如何辨別假劣農資,提醒農戶在購買種子、化肥時,要選擇正規銷售管道,仔細查看產品包裝、標識、生產日期等資訊,保留好購買憑證,以便在權益受到侵害時能有效維權。同時,向農資經營者強調依法經營的重要性,要求他們誠信經營,不銷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共同維護農資市場秩序。
針對村民提出的與法律知識有關的疑問,法官耐心細緻地進行解答,引導村民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