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農機“上崗” 農人“減負”
更新于:2025-03-26 03:29:50

本文轉自:遵義日報

  本報訊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時節,在鳳岡縣,開溝機、植保無人機、起壟覆膜機等一大批功能全的農機具“大顯身手”,減輕了農業生產主體勞作強度、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農業生產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每年驚蟄過後,省蠶業研究所桑樹研究室的專家都會來到土溪鎮石壩村,開展桑樹施肥試驗。今年,他們不僅將先進的桑園高產高效管理生產技術傳授給桑農,還建議桑農推廣使用開溝機。

  近兩年,石壩村因地制宜發展蠶桑產業,蠶桑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6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800多畝。為解決傳統人工開溝施肥效率低、桑農用工成本大的難題,石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採購了開溝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機具。

  “開溝機上手比較容易,現在我一天的工作量相當於過去五六個人的,能節省成本約600元。”村民黎小波說。

  在進化鎮大堰村,起壟覆膜機已然成為田間地頭的“主角”。烤煙種植大戶姜興財160多畝的烤煙基地急需起壟覆膜,與鳳岡縣群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繫后,合作社的機耕手來到基地,操作農機開展作業,起壟覆膜行距均勻、壟高一致。

  姜興財說:“機耕手10多天就完成了100多畝地的起壟覆膜,讓我降低了6萬元左右的成本。”

  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群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針對烤煙、水稻、油菜等產業,購買了翻犁類拖拉機、水稻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670台套,並根據不同經營主體的個人化需求,培訓了50多名機耕手,推出“保姆式”全託管、“功能表式”半託管等服務方式。據合作社執行經理王世傑介紹,一個機耕手每天可起壟覆膜七至八畝,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用工投入。

  近年來,鳳岡縣以黨建為引領,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機引進、農機下地、農機服務,著力提升設施裝備水準,助力現代農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4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機具2.3萬余台套,農機總動力達42萬千瓦,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5個,年服務面積達100萬畝次。

  鳳岡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推進農機化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準。同時,積極培育農機服務市場,推動農機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延伸,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鳳岡融媒記者 劉桂宇 王治文 饒雲) 

靈葉千芽蔚山川
靈葉千芽蔚山川
2025-04-07 07:46:03
春耕時節“春收”忙
春耕時節“春收”忙
2025-04-07 0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