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鮮活的三國故事
更新于:2025-03-26 00:20:59

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姚孝平

  三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一直深受百姓喜愛。世面上說“三國”的書不可謂不多,然大多數只是截取一些片段,做一些淺顯的現代解讀,我總感覺大同小異,內心波瀾不起。作為一個“三國迷”,我最近閱讀了《三國全史》一書,真是令人驚豔。

  寫歷史的書,最忌生硬,只摘抄典籍,不作通俗易懂的解釋是不行的。歷史有溫度,歷史人物也不是史書上寥寥幾筆那樣冷冰冰,你看三國里的人物個性張揚、性格有趣,是“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三國全史》作者是知名歷史作家南門太守,他以翔實的史料為底,親歷數十處三國遺跡,用正史的筆,還原三國真實歷史,猶如一部精彩的紀錄片,帶給我全新的感受。

  通俗而清晰是這部書的特點。通俗,是說語言平實,不枯燥,鮮活生動,化深為淺。把歷史講通俗並不容易,需要深厚的歷史知識、文字功底,還需從讀者視角看問題、把事件說清楚。作者首先介紹了三國的主要官職,把不容易懂的和現在作對比,如主簿(類似於辦公室主任)、祭酒(首席),便於讀者理解。標題也有趣,《聯軍只會窩裡鬥》《小青年挑起大擔子》《曹家的婆媳關係》……這樣的標題,吸引人且好理解。內容敘述上,也引人入勝:“有一天,劉備在自家院子里指揮人種菜,種的是一種叫芫菁的菜,曹操派的密探來了,從門縫往裡看。”還有,“劉備開始是得了痢疾,後來越來越嚴重,引發了其他疾病,一世英雄現在竟然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讀著讀著,竟有了一種時代的風尚感。

  再說“清晰”,指的是年月、數位、地理、風俗、事件不含糊,細節上十分考究。如說到大才子陳琳寫的討曹檄文約1300字,其羅列的罪狀很明白;明確提到諸葛亮率軍南征是建興三年(225年)夏天;寫到旄牛道是當年通往西南最重要的商路,商品主要有布帛、鐵器、土特產等;也寫到了現在的饅頭是由諸葛亮發明的“蠻頭”演變的。

  三國是個混亂的時代,很多史料記載不是很清晰,有的甚至丟失。我相信,哪怕有時書中短短一句話,也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進行考證,正因為有了嚴謹的治學態度,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紮實,且讓人記憶深刻。

  還原歷史真相也是本書的目的。小說、電視劇中重點突出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南王孟獲,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有人認為此事子虛烏有,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真事,本書作者結合學者觀點,得出自己的觀點:當年諸葛亮的確釋放過孟獲,但所謂“七擒”,大概是把孟獲手下的頭目也算進去了。街亭之戰,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因為失了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京劇《失空斬》也常唱不衰。人們普遍的印象是,諸葛亮忘記了劉備臨終時說的“此人(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大家認為馬谡完全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際應變能力,導致了街亭之敗。根據作者深入分析,諸葛亮之所以派馬谡守街亭,是為了鍛煉他,刻意培養他。馬谡也未必就是個書呆子,只是因為到了街亭,發現這個要塞已無險可守,才命令將士上了山。作者還細心提到,馬谡是荊州人,沒有經歷過缺水帶來的麻煩,因而對水源問題重視不夠。

  書中還關照了不少歷史上很有名但現在沒啥存在感的人物。比如宋忠,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只出現一次,作者稱他為“荊州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還有牛金,曹魏赫赫有名的大將,電視劇裡提都沒提,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這些,都是被主角掩蓋了光芒的配角,而《三國全史》裡的配角,也都是很有本事的人。那是個群雄逐鹿的亂世,造就了一批魅力十足、個性解放、才華橫溢的人物。各色人物相繼登場、交相輝映,共同編織了燦爛的歷史天空。

  書名既然叫“全史”,那就不能只寫戰爭,還寫了地理、風俗、飲食、文學、建築,全面涉及了時代風貌、真實生活。可見,本書是一部巨集觀全景的歷史讀物。

  好書是豐富的,有嚼勁的,且常讀常新,因為它是取之不竭的寶庫,《三國全史》就是這樣的“寶庫”。

提高235元 調至2265元
提高235元 調至2265元
2025-04-01 23:37:41
萬尾魚苗“躍”碧湖
萬尾魚苗“躍”碧湖
2025-04-02 00:10:14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2025-04-02 02:43:46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遇見通用人工智慧體
2025-04-02 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