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加速雖快,但駕駛靈魂何在?陳震談電車與油車的不同體驗
更新于:2025-03-25 23:40:02

近期,知名汽車評論人大V陳震針對電動車加速性能發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觀點。他認為,電動車的迅猛加速缺乏所謂的“靈魂”,顯得頗為廉價。

電動車憑藉其“即時最大扭矩”的技術優勢,動力輸出幾乎以毫秒計算,遠勝於傳統內燃機。正因如此,許多電動車能夠輕鬆實現4秒左右的百公里加速,而售價卻僅在20萬至30萬元區間。

然而,電動車並非沒有短板。續航焦慮是電動車車主普遍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電池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仍主要依賴三元鋰和磷酸鐵鋰材料的情況下。因此,有觀點認為,電動車的加速性能是以犧牲後期壽命和續航為代價換來的。

相比之下,燃油車雖然在加速性能上不及電動車那般激進,但在使用壽命和可維修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更重要的是,燃油車沒有續航焦慮,能夠帶給駕駛者更多的安心感。

陳震進一步指出,評價一輛車不能僅看加速性能。單純追求加速快慢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車輛的整體表現,包括沒有明顯的短板。他認為,在電動車時代,人們對車輛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過於強調加速性能,甚至將加速快慢作為衡量車輛實力的唯一標準。

實際上,成熟的車主和駕駛者深知,車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才是首要的。對於日常家用車而言,8秒的百公里加速已經足夠滿足需求,因為市區限速60公里/小時,高速限速120公里/小時。因此,許多電動車的加速性能實際上是冗餘的。

陳震還提到,過快的加速可能會帶來駕駛隱患,降低飆車成本,從而放大駕駛安全隱患。他認為,動力越來越廉價是導致這種情況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今,十幾萬元就能買到動力強勁的電動車,這雖然提高了操控基礎,但也助長了年輕人的衝動。

以摩托車為例,大排量摩托車的事故率往往與動力過強有關,而非動力不足。隨著1000cc公升級摩托車價格降至8萬元左右,事故率也隨之飆升。

陳震強調,駕駛的靈魂不在於加速快慢,而在於安全駕駛的基礎上實現人車合一的感受。然而,在當前市場上,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電動車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