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消費者的購車偏好正經歷顯著變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超越傳統燃油車,成為市場主流。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環保出行的認可,也體現了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接受度的雙重提升。儘管仍有部分燃油車忠實擁躉,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
對於有意購置新能源汽車且計劃長期使用(五年以上)的消費者而言,純電動車型無疑是一個值得優先考慮的選擇。這一建議背後有著充分的理由。許多消費者最初傾向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或增程式電動車,主要是看重其“可油可電”的靈活性,認為這能消除續航焦慮。然而,實際體驗后,不少車主發現,純電駕駛的靜谧性、加速的平順性以及低廉的運營成本,讓他們難以再接受發動機啟動時的震動與噪音,以及高昂的油價。因此,這些車型往往被當作純電動車來使用。
然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的純電續航里程普遍較短,且充電功率有限,頻繁充電成為不少車主的煩惱。尤其在沒有家用充電樁的情況下,頻繁外出充電不僅耗時費力,還大大降低了用車便利性。長此以往,許多車主萌生了換購純電動車的念頭。他們發現,對於大多數日常出行場景而言,純電動車的續航表現足以滿足需求,無需為了偶爾的極端情況而犧牲日常駕駛體驗。
由於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的純電續航里程較短,電池需要更頻繁地充放電,從而導致電池衰減速度加快。以一輛純電續航里程為120公里的增程式電動車和一輛純電續航里程為600公里的純電動車為例,同樣一周行駛600公里,純電動車僅需一次充放電迴圈,而增程式電動車則需要五次。因此,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的電池衰減速度要明顯快於純電動車。
對於計劃短期內(兩三年)換車的消費者而言,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或增程式電動車或許是一種過渡性的體驗。畢竟,這些車主在購買新能源汽車后,下一輛車大概率會是純電動車。通過體驗插電式混合動力或增程式電動車,他們可以對新能源汽車有更深入的瞭解,為將來購買純電動車積累經驗並提升“幸福感”。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兩年內,國內市場或將湧現一批大電池、小油箱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這些車型旨在進一步向純電動車靠攏,將小油箱作為應急“充電寶”使用。然而,目前尚未有相關車型上市,消費者還需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