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服用了幾片藥,男子食道長滿了“刀口”!醫生緊急提醒
更新于:2025-04-15 22:05:05

  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吃藥時隨便喝口水就吞下去

  不過,如果喝水方法不正確

  治病的良藥也可能變成“致命的毒藥”

  來自寧波的張先生

  就因服用了幾片藥

  導致食道長滿了“刀口”

  究竟是怎麼回事?

  幾片家中常備藥

  引發了一場“食道危機”

  前不久,寧波35歲的張先生因咽喉不適自行服用了多西環素腸溶膠囊,他在服藥時只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覺。

  次日一早,他便出現了胸痛、吞咽困難等癥狀。緊急就醫後,醫生通過胃鏡發現他的食管黏膜布滿潰瘍,經分析這正是藥物長期滯留食管導致的“藥物性食管潰瘍”。

  △藥物性食管潰瘍胃鏡示例。圖源:南京市江寧醫院

  藥物為何會損傷食管?

  當飲水量不足時,藥物可能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多西環素為例,這種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滯留時間過長就會開始腐蝕黏膜。平躺姿勢更會延緩藥物通過食管的時間,導致黏膜反覆受損,最終形成潰瘍。

  哪些藥物會引發“藥物性食管潰瘍”?

  除了張先生服用的多西環素之外,抗生素類(四環素等)、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可能引起食管損傷和潰瘍。所以,服用這些藥物時需嚴格遵守醫囑。

  △圖源:武漢晚報

  服藥壞習慣 你占了幾條

  飲水量不足:僅用一口水送服,導致藥物滯留食管。

  乾吞藥物:不用水送服,藥物直接黏附食管黏膜。

  錯誤姿勢:服藥后立即平躺或彎腰,延緩藥物通過食管的時間。

  多種藥物同時吞服:藥片堆積在食管,延長接觸時間。

  用飲料送葯:果汁、牛奶、茶、咖啡等可能改變藥物性質或加重刺激。

  △西柚汁、橙汁、石榴汁中都有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腸道和肝臟中某些酶對藥物的代謝,導致這些藥物吸收過多、濃度升高,造成藥物中毒或副作用增加。

  △牛奶中的鈣會和左氧氟沙星發生絡合反應,形成人體不能吸收的物質,影響藥物的吸收和療效。

  △茶水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茶鹼和咖啡因,如果用這些飲料送服某些抗抑鬱藥物、抗生素或茶鹼緩釋片,會導致嚴重的中樞興奮作用。

  服藥后立即運動:身體晃動可能導致藥物卡在食管褶皺中。

  忽略服藥時間:未按醫囑空腹或餐后服用,影響藥物溶解速度。

  忽視劑型:掰開腸溶片或咀嚼緩釋膠囊,破壞藥物保護層,增加藥物刺激性。

  如何避免藥物性食管潰瘍?

  牢記科學服藥“三要訣”

  喝夠水:200毫升是“保命線”

  充足的水(建議200-300毫升溫水)能形成“水流滑梯”,幫助藥物快速通過食管進入胃部,避免滯留。水溫以40℃左右為宜,避免過燙或冰水刺激黏膜。

  膠囊類藥物(如多西環素),因外殼遇水易變黏,需250毫升以上水送服。

  雙膦酸鹽類(如阿侖膦酸鈉),需空腹服用並用300毫升以上水,服藥后30分鐘內禁止平躺或進食。

  保持直立:30分鐘是“黃金時間”

  服藥后保持坐直或站立至少30分鐘,利用重力加速藥物通過食管,避免因平躺或彎腰導致藥物迴流滯留。

  此外,睡前服藥需提前1小時完成,確保藥物完全進入胃部;行動不便者可用枕頭墊高上半身至45度角,減少風險。

  特殊藥物需要特殊對待

  △圖源:武漢晚報

  不同藥物

  對水量、水溫等要求不同

  要充分瞭解后再服用

  服藥后不要立馬躺平

  建議保持上身直立至少半小時

  服藥期間密切關注身體反應

  一旦出現吞咽疼痛、胸痛

  噁心嘔吐及腹痛等癥狀

  及時就醫,儘早診治

  綜合:國家應急廣播 央視新聞用戶端

來源:江南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