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玉淵潭中學獲悉,該校創新成立數智融合實驗室、生命大健康融合實驗室、新質經濟融合實驗室三大融合創新實驗室,聘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科大訊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等單位的七位專家為科技副校長,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融合。
據介紹,學校依託三大融合實驗室探索STEM教育、創客空間和貫通培養模式,強化科學教育與AI賦能。其中,數智融合實驗室由中央美術學院和科大訊飛提供技術支援,打造了智慧型學習空間、成長型實驗空間等大特色空間。其中,智慧型學習空間將實現虛實結合,配備了雙86寸觸控教學大屏,實現“主機板書+副資源”分屏展示,與360°全景攝像系統及模組化可移動桌椅組合,為學生打造了“無邊界”協作平臺。
生命大健康融合實驗室是玉淵潭中學與中國疾控中心、北京工商大學等科研機構、高校攜手共建的集教育、科普、互動、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實驗室通過搭建跨學科合作平臺,深度融合生物學、醫學、資訊技術等眾多學科知識,打造了生命大健康課程。
新質經濟實驗室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提供技術支援,該實驗室分為新質經濟模擬體驗廳和新質經濟實驗室兩個部分。新質經濟模擬體驗廳由玉中銀行、玉中保險、玉中智造及數字經濟四部分組成,將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真實經濟市場的綜合實踐平臺。學校依託該實驗室開設了新質經濟市場基礎知識、金融工具介紹、風險管理基礎和職業素養等課程,通過類比交易、金融理財規劃、企業融資方案設計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此外,學校聘請了7雷吉高中、科研院所和人工智慧企業的專家擔任“科技副校長”,科學副校長們將在課程開發、創新融合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進行指導,以此破解基礎教育資源瓶頸。
“我們不僅要培養適應未來的學生,更要培養創造未來的人。”馬耀國校長介紹,玉淵潭中學此前已經構建了“淵博課程體系”,成立了“未來心智教育研究中心”,以此來整合人工智慧專家與學科教研員資源,推動跨學科教育創新。學校未來將開發AI藝術、生命科學等10余門跨學科課程,培養50名科技骨幹教師,孵化100個學生創新專案。學校三大融合創新實驗室也將於5月面向全市開放實驗室觀摩。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編輯/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