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5年3月24日上午,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勝尼教授團隊在黃陂湖濕地開展生態監測時,首次記錄到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赤嘴潛鴨的清晰影像。這對頭頂赤色羽冠、身披栗褐色華服的成年個體,以優雅姿態現身湖面的畫面,不僅刷新了合肥市鳥類名錄,更成為江淮濕地生態修復的生動註腳。
此次發現的赤嘴潛鴨為成年個體,一雌一雄相伴而游。生態學者指出,這種潛鴨在我國呈現明顯的“西北繁殖-西南越冬”遷徙特徵,其傳統棲息地集中於內蒙古烏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等北方水域,越冬區則多分佈在雲貴高原及川藏地區。此番跨越千里的意外造訪,或與江淮濕地生態功能提升密切相關。
據巢湖研究院最新統計,2024年度生物資源調查共記錄鳥類18目60科302種,較歷史峰值再增13個新物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8種、二級保護鳥類54種的珍稀陣容,彰顯著48641只候鳥用翅膀為巢湖生態投出的信任票。彩鹮、疣鼻天鵝等13個新晉“生態代言人”的加盟,構建起更完整的濕地生物多樣性圖譜。
田教授稱,赤嘴潛鴨遷徙途中停歇黃陂湖濕地,表明黃陂湖是一處重要候鳥越冬地及遷徙停留地。環巢湖鳥類種群的持續擴容,印證了合肥國際濕地城市建設與合肥濕地保護網路的有效性。隨著江淮分水嶺區域生態廊道的貫通,未來或將吸引更多“旅鳥”駐足,為長三角城市群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鮮活樣本。
大皖新聞記者 郭未禕
(安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