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推動家電智慧從單一走向全場景
更新于:2025-04-15 06:33:18

大模型通過面部掃描識別健康情況並迅速給出健康烹飪食譜;等人進到房間後智慧空調自動調出最適宜的溫度;大屏電視不僅是“看劇工具”,還能根據使用者意圖自動觸發匹配的智慧服務……前段時間舉行的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5),為人們展現了人工智慧(AI)加持下更加智慧、互聯、全面的智慧家庭場景。

AI驅動家電業進入智慧時代

家電與AI的結合正在為消費者開啟全新的智慧生活時代。

AWE2025現場,海爾智家發佈了最新成果——AI之眼系列黑科技,讓智慧家電在“聽得懂”的基礎上實現了“看得懂”。簡單來講,就是相當於給家電安上了“視覺神經中樞”,讓家電擁有主動服務於人的能力。

海爾集團副總裁舒海表示,海爾智慧家庭的目標就是要逐步實現“無人家務”,而“無人家務”的實現,目前還需要兩塊拼圖:一是需要家電具備“看得懂”的能力,此次海爾智家發佈的“AI之眼”就讓家電有了這項能力;二是在“看得懂”之後,通過家庭服務機器人去實現家務“拿得起、放得下”。海爾智家目前正在加速研發和佈局家庭服務機器人業務,希望早日推進“無人家務”時代的到來。

海信展出了全球首款116英寸RGB-Mini LED大屏電視,該款電視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還帶來了更高的畫面對比度和色彩準確性,大幅提升了用戶觀看大尺寸電視的視覺體驗。海信視像科技總裁李煒表示,海信電視已完成AI與電視的全面融合及深度應用,使大屏交互變得更加簡單和智慧。

國產凈水器品牌安吉爾則推出了配備NFC智慧互聯模組的“哪吒2代”淨水器,用戶通過智顯觸控龍頭,可以即時獲取設備運行狀態、水質等資訊。“智慧化是家電業的未來趨勢。”安吉爾集團電商產品管理與開發部副總監葛潯說,公司接下來會加大智慧產品的開發和佈局。

今年的展會上,首次參展的宇樹科技展出了人形機器人G1和機器狗Go2。作為全球首款具備4D超廣角雷射雷達的伴隨仿生四足機器人,Go2在現場嫻熟地展示了行走、奔跑、匍匐等動作。與此同時,TCL推出了AI陪伴機器人TCL Ai Me,海爾智家聯合星動紀元共同打造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小星”也首次亮相,並在現場表演起了打太極、原地踏步、向觀眾招手等動作,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表示,AI已成為推動家電及消費電子行業技術升級、產品創新、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驅動力。

大模型讓家電“主動思考”

AI技術的爆髮式進步,特別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正在推動智慧家庭邁向更高維度。

在AWE2025現場,不少企業展出了眾多融入AI大模型的家電和消費電子產品。比如,海爾集團通過接入DeepSeek,覆蓋了智慧家居、工業製造和城市安全等領域,助力企業加速向AI轉型;海信基於自主研發的星海大模型,將家電從“功能控制”向“AI管家”全面升級,使AI技術能夠更懂使用者;TCL接入DeepSeek技術,為其智慧家居、移動通訊等業務注入更多AI能力;老闆電器今年展出了其AI烹飪大模型“食神”,不但可以為用戶推薦菜譜,指導用戶進行烹飪,還可以通過面部識別健康情況、分析體檢報告來為使用者生成健康膳食規劃,並能調動所有設備協助使用者完成烹飪的全過程。

“今年以來,DeepSeek等大模型驚豔世界,為人工智慧在各行業加速落地應用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姜風說,在家電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出現為家電智慧化水平的躍升提供了關鍵技術突破路徑。

互聯互通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消費者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單件智能產品的功能性,而是尋求更加系統化、智慧化和個人化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展會現場,華為通過鴻蒙系統搭建了一個開放、共用的智慧家居生態平臺,實現跨品牌、跨品類的設備互聯互通。華為全屋智能升級為全新品牌華為鴻蒙智家,通過AI賦能家的連接、交互、生態,聯合鴻蒙生態夥伴共同構築智慧家庭。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物聯網產品線總裁余雋表示,構建“人-車-家”互聯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是華為終端業務未來長期戰略。華為正努力通過生態協同,連接個人終端、智慧車、全屋智慧等終端設備,重塑人、車、家體驗空間。

TCL集團也展出了包括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手機、AR眼鏡、電競顯示器、音響、AI陪伴機器人、智慧鎖等眾多家電用品的全屋智慧生態系統。

萬和電氣則構建了一個集成燃熱、電熱、煙機、净水、烤箱及烹飪功能的智慧家居系統。作為行業內首個支持鴻蒙操作系統手機通過星閃技術實現本地全屋控制的企業,萬和電氣已與華為、小米、阿裡等平臺無縫對接,全面支援多生態系統接入。

“在追求高科技、智能化的同時,產品的可靠性和用戶體驗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關鍵。”萬和電氣董事長盧宇聰表示,廚衛電器行業只有將產品的可靠性與使用者的需求完美結合,才能創造更加智慧、舒適、可靠的智慧家庭生活。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