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管理學,甚至善於管理別人,未必就懂得管理自己。有的人可以管理數家公司,統領數千員工,卻不見得能管理好自己的“心”。請問星雲大師,如何做好“心”的管理?
星雲大師回答:前面說“人難管,自己更難管”。
其實比人、比自己更難管的,就是我們這顆“心”!
如《五苦章句經》所雲:“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牲,心取天人。”
每天早上醒來,我們的心就這裡、那裡到處走來走去,忽而歡天喜地,忽而痛哭流涕,在十法界里流轉不停。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
當我們的心希聖求賢,自然浮現聖賢的面貌;
心如凶神惡煞,便表現出如魔鬼羅剎一般的猙獰模樣。
在佛經里,有許多對心的譬喻,像心如猿猴難控制、心如電光剎那間、心如野鹿逐聲色、心如盜賊劫功德等等。
此外,佛陀也說我們的身體好比一個村莊,村莊裡面住了六個盜賊,他們的首領就是“心”。
心是身體這個村莊的主人,所以我們要想治理身體,先要治心;把心管理好,身體就能聽我們的話。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心之不正,何能做眼耳鼻舌身的領導呢?
何能讓眼耳鼻舌身成為善良之輩呢?
當一個人連自己的身心都無法管好,又怎能管理他人呢?
“心”是萬物之本,沒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當然不會圓滿。
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則一切皆正,心淨則一切皆淨,心善則一切皆善。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學。
因此,佛陀設教,就是宣導“心”的管理。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人都有自私心,如果沒有把自私的心管理好,怎麼有“天下為公”的觀念呢?
人都有疑嫉心,如果沒有把疑嫉心管理好,怎麼能以誠信待人呢?
此外,諸如成見、執著、抱怨、諂曲、慳吝、我慢等,都是心中的鬼怪,如果不好好管理,讓心中藏汙納垢、百病叢生,又怎能調和人際,服務大眾,擔負起濟世的重任呢?
如此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可憐,也很偉大。
因為每個人都離不開“心”而生活,這顆心給我們製造很多的妄想、煩惱,讓我們不得安寧。
因此,儒家提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來規範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