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五百萬以內沒有對手”的第十一代本田思域車主,對於這款車的銷量走低感到非常不能理解;曾經輕鬆月銷一兩萬輛的暢銷車,現在為何淪落到月銷幾千輛呢?希望能講一講其中的緣由。
這是來自讀者的提問。
本田思域是一款非常有趣的轎車,曾經的銷量是能夠與日產軒逸、豐田卡羅拉、大眾朗逸等車比肩的;可是現在的銷量確實偏低,2025年3月的零售銷量僅為3125輛,排名在轎車綜合排行榜的第70位。
銷量確實不復從前。
但這並非是本田思域一款車的失敗,而是同類型車整體的變化,這是一種汽車文化理念的變化所造成的結果;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沉所決定的必然。
與本田思域風格近似的車還有以下三款,銷量表現是下面這樣的:
這些轎車都具有非常前衛的設計,也都主攻直線加速,面向的是喜愛駕駛的汽車愛好者。而有趣的是這些車的銷量都偏低,那麼這就不是一款車的問題而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背後實際是一種文化理念。
評價最高、車主最“狂”的是第十代本田思域,這一代的本田思域有相當激進的設計,但是看起來也相當協調;車身寬度數據不算大卻顯得很有張力,側面曲線也顯得很動感,看起來就像是一輛轎跑車。車輛搭載的1.5T發動機配合無級變速器(CVT)的直線加速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至少在多年前確實屬於高水準。所以本田思域成為了年輕汽車消費者們最青睞的轎車之一,而問題也就出在這裡。
“傲慢與偏見”是“殺死”本田思域的文化理念和關鍵因素。
第十代本田思域車主一度是部分汽車愛好者眼中的“殺馬特。”
什麼是“殺馬特?”
相信80後和90后對於這個詞會很熟悉,這是一群穿著誇張、髮型誇張、個性張揚的年輕人的統稱;但是這三個評價還關聯著另一個關鍵詞——廉價。每每提到“殺馬特”一定會被評價為“廉價的精緻”或者“廉價的張揚;”這就是一種傲慢、偏見或誤解,其實“殺馬特”也是一種文化理念,其形成的背景是“文化貧民”的人群,其多以城鄉結合部、小鎮青年或農村青年為主;由於其既無法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又迫切期望改變,於是形成了一種“第三元”的特有文化風格。
然而正是因為“殺馬特”的特定人群,這種文化理念也就被貼上了“廉價”的標籤。
實際上屬於城市高產家庭青少年的漫展文化,或者青年人的髮型、著裝或生活文化,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不比“殺馬特”的前衛性弱的;或者說以傳統的文化理念來審視這些文化元素,實際上一點都不比“殺馬特”的搶眼程度弱。
但是這些城市高產家庭的青少年在某一方面更有話語權,其能夠通過掌握的更多資源自我包裝並壓制另一種風格近似的文化;而本田思域由於產品定位是面向汽車消費人群中的中低收入者,於是難免會成為被評頭論足或壓制的物件——如果本田思域是一款售價高昂的跑車,那麼所有的評論都有可能180度逆轉。
本田思域是輸給了“傲慢與偏見,”筆者認為其背後的文化因素是整個社會對於低收入人群的“傲慢與偏見。”
不加掩飾的點評:
在多數人的眼中,張揚的個性、前衛的商品是富人的專屬,普通人就不應該低調內斂;所以諸如本田思域、長安UNI-V、傳祺影豹和MG7等極具個性的汽車是不符合主流文化理念的,而這種文化理念是不健康的,卻也是深入人心而難以改變的,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遺毒。
圖1:UNI-V
圖2:傳祺影豹
圖3:MG7
當然影響本田思域銷量的因素還有另一個,那就是同價位出現使用後輪驅動的插電增程混動轎車,這些車有更強的動力、更理想的操控;比如長安深藍SL03、啟源A07、零跑C01、奕派007等等,可是看一看這些車的銷量數據又會發現這些極具個性的汽車同樣不是一線暢銷車。
原因不需要再重複,都是文化理念導致的結果。
暢銷轎車往往是本田雅閣、大眾邁騰和帕薩特、豐田凱美瑞等個性不夠鮮明,在審美層面能做到“老少皆宜”的車輛;這又是儒家文化強調的群體至上理念所形成的結果,也是壓抑個性的結果。
現在應當能理解本田思域銷量波動的原因了,這輛車所承受的是“殺馬特”人群承受過的一切,在一種文化理念改不了的前提下,本田思域的結果早已註定;或許這也是第十一代本田思域改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