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安鑫說:生活中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
再好的感情,也會死於理所當然;再好的關係,也會毀於相互干涉。
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是彼此尊重,互不改變。
1
張小嫻曾說:“如果相處的起點,不是成就,而是改變,那麼這段關係只會讓雙方受傷。”
不切實際的期待,是感情的頭號殺手,妄圖改變別人,是一段關係內耗的開始。
你喜歡追劇,我喜歡看書,我們不干涉彼此的喜好,互不評價;
你性格內向,我天性活潑,我們不要求對方迎合自己,互相尊重。
交往中的分寸感,不是冷漠疏離,而是不評價,不打擾。
你安心走自己的路,我踏實過我自己的生活,我們互相扶持,卻互不捆綁。
正如老話說的: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作家劉同與好友陳默相交十年,感情十分深厚。
可他倆剛結交時,身邊的人都很詫異。
甚至連很親密的朋友都問劉同,為什麼會和這樣一個看起來急躁、衝動、愛出風頭、耍小聰明的人成為好朋友?
劉同沒有回答。
但究其原因,無非兩個字:輕鬆。
就如劉同後來所說:我們在一起時,只需要一個人動腦子便足夠了,另一個人點頭便好。
這種彼此懂得,默契十足的關係,讓劉同感覺很自在。
至於別人眼裡那些不靠譜的行為,劉同從未放心上。
相反在他看來,那是一種積極、爽快的體現,是陳默身上最寶貴的特質。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關係,是彼此看見。
看見差異卻能尊重差異,看見不同卻能相容不同。
無須強行改變,只需懂得與相惜,或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該有的姿態。
成年人的感情,大多易碎,那些自以為是的交情,往往難以長久。
以糾正為前提的關係,只會將對方越推越遠。
好的關係,不一定性情相合,但一定是瞭解了全部的你後,依然想與你交往。
2
知乎上有位網友提問:真的要為了一段友誼改變自己嗎?
有個問答一針見血:首先你是你自己,其次才是ta的朋友。
一段關係再怎麼磨合,也不可能把“我們”變成“我”。
不因別人而改變,不是不重情誼,而是尊重自己。
主持人高曉松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生活不只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好友竇文濤卻與他完全相反,竇文濤執著買房,寧可省吃儉用,也要在香港買套房子。
高曉松每次見他,都勸他別這麼俗氣。
竇文濤聽在心裡不是滋味,但他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堅持。
詩與遠方是高曉松的追求,卻不符合他的實際需求。
竇文濤剛到香港時,房價高得離譜,租了20多年的房子,每次搬家都讓他心力交瘁。
至此他在心裡發誓,一定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可這不是從小生活優渥的高曉松能體會的。
世界本不止一面,即便是朋友,也是各有各的隱晦和皎潔。
好的關係,不是我要因你而改變,而是我們都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王昱珩因《最強大腦》而出名,被網友稱為“水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昱珩和楊天真還是多年的好友。
王昱珩內斂喜靜、不愛社交;楊天真卻樂觀外向,和誰都處得來。
楊天真知道他的性格,但每年過生日,她還是會雷打不動地邀請王昱珩,王昱珩也會雷打不動地赴約。
有人說,讓王昱珩和一群不熟的人上桌吃飯,不是難為他嗎?
但王昱珩明白,這就是楊天真的交友觀:我生日請朋友,就必須邀請你,你也必須來,但是來了你可以隨時走。
王昱珩尊重她,欣然前往,但他不會因此委屈自己。
他不會在飯桌上刻意攀談,也不會為顧及好友顏面就與他人交好。
每次默默吃完後,又默默離開。
以至楊天真都吐槽說:水哥從來不和他們說話,導致這麼多年來,這些朋友只見過水哥,卻從來不知道他說話的聲音。
但也正因這種真實不做作的交往方式,兩人的友誼一直延續至今。
明朝作家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道: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人與人之間,往往是相識容易,相處太難。
但不去改變對方,就不會疲憊;不因對方而改變,就不會厭惡。
這樣的關係,自然能長久。
3
翻譯家王際真和沈從文是至交。
1922年,王際真決定去美國深造。
但當時國內大學老師緊缺,很多人找到沈從文,希望他勸王際真留下來。
沈從文卻表示,自己不會干涉王際真的選擇。
最終王際真去了國外留學。
40年代,國內局勢不穩,很多人勸沈從文出國。
有人讓王際真也勸勸,王際真搖頭說:“我知道從文,他是不會離開故土的。”
於是他只寫了封家常的信,讓沈從文多保重,其他隻字不提。
這種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相處模式,使得兩人保持了終身的友誼。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不容改變的堅守。
彼此敬重,和而不同,才是保持關係長久舒服的秘訣。
就像魯迅和黃侃,兩人師出同門,主張不合,但關係卻極好。
魯迅思想先進,主張白話文,但黃侃卻是守舊派,對此極為反對。
但黃侃懟天懟地懟與魯迅站在同一派的錢玄同,卻從未懟過魯迅。
魯迅提倡“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可黃侃卻娶了9個老婆,還慫恿兒子逛青樓。
魯迅對此大跌眼鏡、不敢恭維。
但魯迅沒有一絲要糾正對方的想法,甚至連辯論都沒有。
大多時候,魯迅都非常佩服這位大師兄,多次感歎:他是國學界數一數二的人物。
而黃侃面對魯迅,也是惺惺相惜,從未有過半點輕視怠慢,兩人的情誼一直延續到黃侃去世。
既是朋友,便會予你足夠尊重,既是知交,便會接納你的全部。
成熟的關係,不一定三觀相同,但一定是彼此理解,互不強求。
▽
詩人顧城說:風在搖它的葉,草在結它的籽,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舒服的關係,大抵如此。
你不用去改變什麼,你只需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