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總是默默無聞地兢兢業業,為身體操勞著。
它不僅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還是身體的“解毒總司令”,每天過濾掉血液里的毒素、代謝廢物,分解各種複雜的化學物質。
可以說,只要肝臟還在正常運作,身體的“大工廠”就不會停擺。
但問題在於,肝臟這個器官實在太“憋屈”了。
它沒什麼神經末梢,就算受了傷,也不會立刻喊疼,
甚至很多人直到體檢單上赫然寫著“肝功能異常”時,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哦,肝臟出問題了!
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喝酒過量、飲食不規律、熬夜透支、病毒感染,甚至一些藥物濫用,都可能成為壓垮肝臟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2年《肝病學年鑒》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於與肝病相關的疾病,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與慢性肝損傷有關。
一旦肝功能異常,排毒能力下降,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
體內的毒素開始堆積,血液變得渾濁,皮膚狀態變差,甚至會出現食欲不振、乏力、黃疸等癥狀。
更嚴重的是,如果放任不管,長期肝功能受損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說白了,肝臟是一個特別能忍的“老黃牛”,當它開始發出求救信號時,情況往往已經不容樂觀了。因此,及時採取措施改善肝功能,才是關鍵。
要改善肝功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保肝葯”,或者各種五花八門的“護肝產品”。
但事實上,肝臟的健康並不是靠一兩片藥丸就能拯救的,而是需要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調整。
改善肝功能,重點在於三個方面:飲食、作息和情緒管理。
先從飲食說起。肝臟是一個代謝中心,幾乎所有食物在進入身體後,都要經過肝臟的處理。
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無疑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比如,油炸食品。
這些食物不僅熱量爆表,還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會導致脂肪在肝臟堆積,形成脂肪肝。
有數據顯示,大約30%的脂肪肝患者與長期高脂高糖飲食有關。
還有含糖飲料。很多人覺得喝飲料總比喝酒好,但事實上,過量的糖分在肝臟中會被轉化為脂肪,久而久之,同樣會導致脂肪肝。
2021年發表在《臨床肝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飲用超過500毫升含糖飲料的人,患脂肪肝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60%以上。
再來看酒精。肝臟是人體處理酒精的主要場所,酒精在肝臟中會被分解為乙醛,這是一種對肝細胞具有強烈毒性的物質。
長期過量飲酒,乙醛會不斷攻擊肝細胞,導致細胞壞死、纖維化,最終發展成肝硬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人因酒精性肝病死亡。
除此之外,濫用藥物也是肝功能異常的重要原因。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很多藥物在分解轉化的進程中,會生成具有毒性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如果在體內堆積,就可能對肝細胞造成損害。
比如一些非處方的退燒藥、鎮痛藥,如果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
接著說到作息。熬夜,是肝臟的天敵。人體在夜間11點到淩晨3點進入肝臟自我修復的黃金時間,
如果這個時間段還在熬夜,肝臟的修復工作就會被打亂,久而久之,肝細胞受損的風險大大增加。
2020年《睡眠與健康》期刊上的一項數據顯示,長期熬夜人群患肝功能異常的風險比規律作息人群高出40%。
除了熬夜,缺乏運動也是肝臟健康的隱形殺手。
久坐不動會導致血液迴圈減慢,脂肪代謝功能下降,脂肪更容易堆積在肝臟中。
而適量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慢跑,可以有效改善肝臟的血液迴圈,促進脂肪代謝,減少脂肪在肝臟的堆積。
再來說說情緒管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情緒焦慮、抑鬱幾乎成了“標配”。
但很多人不知道,長期的負面情緒對肝臟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中醫里有句話叫“怒傷肝”,雖然這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
情緒緊張會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影響肝臟的血液供應和膽汁分泌,久而久之,同樣會影響肝臟功能。
2021年《精神健康與肝病》雜誌指出,長期焦慮和抑鬱症患者中,大約25%存在肝功能異常的問題。這並不是巧合,而是情緒對身體健康影響的真實寫照。
要改善肝功能,關鍵在於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再加上一顆平靜的心。
肝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它有著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只要問題沒有發展到不可逆的階段,
通過合理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情緒管理,大部分肝功能異常都可以得到改善。
很多人喜歡把改善肝功能寄託在各種保健品和護肝藥上,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真正能夠拯救肝臟的,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不僅僅是對肝臟的保護,更是對整個身體健康的負責。
除了飲食、作息和情緒管理,慢性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慢性肝病患者除了飲食和作息,還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控制體重、慎用藥物,尤其是一些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
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往往決定了肝病的走向,值得每個人認真對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1]孫楠楠.吃了護肝片,就能放心熬夜了嗎?[J].肝博士,2024,(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