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中常見的AI假圖。資料圖
加美顏濾鏡的帶貨短視頻、過度美化的種草筆記、AI合成的假商品圖……“貨不對板”已成為近年來電商行業最大的痼疾之一。3月27日,淘寶啟動AI假圖治理,嚴厲打擊利用AI假圖欺騙消費者、侵害原創品牌商家的違規行為,保護原創商家和消費者權益,成為行業之首。
據淘寶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將明確認定“商品材質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誇大效果”“不存在場景導致商品失真”“摳圖貼圖感明顯失真”等AI假圖典型場景,上線識別模型,通過“源頭攔截”“存量清理”和“標識提醒”等舉措,對平臺AI假圖進行全面治理。
具體為,在商品發佈端,實時檢測和攔截失真圖片。此外,在商品詳情頁還將上線AI合成提示標識,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攔截過度PS、AI誇大的假圖近10萬張。
AI假圖,是指利用AI等技術合成方式呈現顯著失真的與實際不符的商品效果圖,包括但不限於AI虛構商品效果、抄襲拼接原創款式、篡改商品材質或功能、偽造拼接虛假場景等。AI假圖的大量存在,既誤導消費者,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又擾亂商家生態,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看全網同款都是一個圖,分不清哪家是正版”“搜索頁全是AI模特圖,完全分不清實物”……社交平臺上,消費者對“AI照騙”的吐槽屢見不鮮,一不小心就上當受騙:“看圖片是呢子大衣,收到貨卻是聚酯纖維”。AI假圖虛假行銷,導致消費者屢屢踩坑,引發諸多不滿和投訴。
原創商家也苦不堪言,不良商家利用AI低成本批量盜用商品圖,仿冒爆款商品。“模特圖被AI換背景直接就用了,價格掛得更低,人家銷量還比我們高。”一位原創男裝品牌負責人表示。還有商家反映,用肖像權投訴模特圖被侵權,對方通過AI換臉繼續盜用,維權成本極高。
“AI可能沒有價值判斷,但AI的消費者必須有判斷、平台必須具有價值取向。”淘寶方面強調,AI的發展和使用應該提高消費體驗、促進原創、保護合法商家權益,而不是成為黑灰產違規獲利的工具。“我們也向全行業發出倡議:規範使用AI生成圖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實,一起加入對AI假圖的全面治理,讓行業回歸品質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