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CT和增強CT有什麼區別?頻繁做CT會致癌嗎?告訴你答案
更新于:2025-04-14 09:57:43

來知浙江的唐慧是一位產後媽媽,生完孩子后一直身體不太好,時不時咳嗽、發燒。一個月前,她去了醫院做了肺部CT,診斷為間質性肺炎。隨後,她拿著片子換了家醫院,想再次確診,結果醫生“不認可”CT結果,要求她再拍一次肺部CT。

唐慧很納悶,同樣是三甲醫院,拍片的時間僅相隔一周,為何醫生就不認同了?另一方面,唐慧聽說CT有輻射,頻繁照CT會不會因為輻射過大導致癌症呢?

為什麼醫院檢查常用CT?

CT檢查是一種較為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其實,CT所發出的射線和X光是一樣的,這些光線穿過人體后,投射在膠片上會因為人體組織密度不同,而顯現出處不同深淺的白色顏色。從而讓我們看到內部組織的狀態。

和X線檢查不同的是,X線檢查是單一方向的照射,而CT掃描機可以對人做多角度,全面的照射,並形成多張不同的影片供醫生參考。這樣CT就克服了X線檢查的影響重疊,相鄰組織密度差異不大,無法形成對比圖像,軟組織構成器官無法成像等缺點。

CT可以給醫生提供反應患者體內情況的影片,對發現患者體內病變和異常很有參考價值。因而,CT檢查可以適用於多個部位問題的檢查,比如神經系統病變、心血管系統、胸部病變、腹部器官、盆腔臟器、骨與關節、肝臟病變。

頻繁做CT會不會致癌?

不少人換個醫院的時候都會被要求重新做CT檢查,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輻射太大,誘發癌症。

CT放出來的射線是電離輻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將電離輻射列入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它對人的致癌作用是確定的。

但這不代表接受了電離輻射就會得癌症,畢竟我們每天都在接受這種電離輻射。比如,自然界就存在輻射,被稱為天然本地輻射。據統計,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有效劑量全球平均大概是2.4毫西弗。當劑量高於100毫西弗的時候,人們患癌的風險才會明顯上升。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一次胸部CT檢查的輻射只有2~3毫西弗。就算短期內連續做兩次CT檢查,對身體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影響。所以,對CT檢查的輻射不需太過擔憂。

普通CT和增強CT有沒有區別??

普通CT和增強CT是有一定區別的。普通CT主要起篩查作用,而增強CT則能強化病灶和組織的對比,更有利於發現病灶。

普通CT不需要造影劑,患者直接上CT機檢查。普通的胸部CT平掃,可以發現早期肺癌。如果需要檢查顱內有沒有出血,普通的CT平掃也基本能發現病變。如果要檢查腦梗塞或腦腫瘤,普通CT便無法勝任,而需要增強CT或者磁共振來進一步評價。普通CT掃描很快,急診中很常用。

至於增強CT則需要向靜脈注射碘海醇、碘氟醇等造影劑。這些造影劑進入血液迴圈后,有病變的部位可以更加清晰地顯影。所以,做增強CT更有利於發現病灶,還能更為清楚地顯示病灶的性質和範圍,減少漏診誤診的機會。

普通CT只要掃描一次就可以,而增強CT一般要做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三次掃描。

普通CT能發現一些病變,但是像血管畸形、早期癌症、轉移瘤等等,是普通CT所難發現的,再比如肝囊腫、肝癌、肝內血管瘤等肝臟病變都是低密度灶,很難在普通CT做區分,但用增強CT就能清晰可辯。

延伸閱讀:為什麼CT結果醫院不能互認?

CT檢查所造成的輻射,我們是不用過於擔憂的,但一般人還是認為CT能少照就少照,畢竟照一次花的錢也不少。那麼,為什麼換個醫院看病的時候,就不能拿著原來的CT圖像去看呢?

這裡涉及到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利益問題。按照醫保的規定,三級醫療機構的藥品費用要占醫療費用不能超過45%,門診的患者藥費比例不能超過20%。除了藥費之外,還有處置費和檢查費等。這就使得醫院要控制藥費和檢查費的比例。如果一個病人在其他醫院做了檢查,到了新的醫院不檢查的話,他看病所需費用就大部分來自藥費。如果藥費比例超出規定,超出部分就要醫生支付。

另外,醫院購置CT機等儀器都很貴,他們都有強烈動機先把成本賺回來。而超出部分還可能算作醫生的績效。

至於第二個原因,則屬於技術範疇。做一次CT檢查可以排除數千幅CT原始圖像。做CT的影像醫生會選取其中的一部分為臨時醫生提供立體觀察影像。患者能拿到的也只是有限的膠片。如果不同醫院的醫生互認CT圖像,可能會有誤讀。

參考資料:

[1]《頻繁做CT會傷身嗎》.生命時報.2015年4月11日

[2]《看病換家醫院,為啥CT要再拍一遍?》.半月談.2018年9月27日

[3]《換一家醫院照一次CT——醫療檢查結果“互認”到底有多難?》.新華網.2015年3月25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